男子花剑名将黄良财无缘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单,他抱怨选人不公平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也引发了关于选拔运动员争议的讨论。为什么奥运代表团的名单总是充满争议?
http://photocdn.sohu.com/20080429/Img256581828.jpg 为何总是充满争议" TITLE="中国奥运代表团如何选拔运动员 为何总是充满争议" />
从目前来看,中国奥运代表团员基本有3种选拔方式。
方法一:就看积分
用选拔赛积分来选拔运动员,是最公正和透明的,但缺点是一旦名将发挥失常,就将失去参加比赛的资格。射击队就是依靠选拔赛来选拔运动员的,比赛在3月进行,步、手枪的10个项目,每项各有6人参加。中国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表示:“中国射击队奥运会参赛选拔办法不仅透明,而且是相当地透明。谁的积分靠前谁就上,奥运会冠军也不能搞特殊,这一点决不马虎。”
方法二:综合考虑
游泳是最典型的项目。今年4月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在绍兴举行,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尚修堂就表示:“中国游泳不像欧美一些高水平国家,我们不是采取一锤定音的选拔方式,而是要通过系列选拔、综合评定的方案来进行。”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尚修堂解释是因为考虑到了运动员在面临大赛时的心理素质。所以最终游泳队选拔人员,是在综合奥运会选拔赛成绩和运动员各方面的能力,做出的最后选择。
方法三:教练指定
像篮球和排球等一些集体项目,因为没有一个考核标准,所以只能依靠教练去指定人选。由于这样的选拔没有数据可以参考,所以也更容易引起争议。
http://a0.att.hudong.com/76/56/16300000084627129333565212586_950.jpg 为何总是充满争议" TITLE="中国奥运代表团如何选拔运动员 为何总是充满争议" />
中国代表团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上的首块金牌,那届奥运会也成为了很多体育迷脑海中非常深刻的记忆。那么那时候的奥运代表团选拔运动员,是怎么进行的呢?
浙江一共有7名运动员参加了那届奥运会,并且取得了2金2银1铜的好成绩。温州籍帆船运动员郑开平就其中的一员,说到运动员的选拔,郑开平告诉我:“从奥运会开始前两年(1982年),大概6、7个省的运动员就在一起集训。夏天的时候在青岛,冬天的时候在海南和厦门,总共有20多名运动员吧。平时大家会进行一些测试,这是选拔运动员的参考数据。”
不过这些数据只是选拔参考的一部分,另外国家队还要根据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的成绩。郑开平和他的搭档许贤元从1980年开始配合,随后获得了1981年、1982年和1983年3年的全国冠军。不仅如此,郑开平和许贤元在平时的测试时成绩也总是第一,所以自然就入选了奥运代表团,他们代表中国参加了470级帆船比赛(指帆船长度是470厘米)。
现在一些奥运选手的选拔会引起很大争议,那时候的选拔也有争议吗?郑开平笑着说:“不像现在老传有什么黑幕,不过争议还是有的。比如我记得84年有一个温州的乒乓球运动员,成绩非常好,其它比赛也都参加了,就是最终没有入选奥运代表团,这样的争议主要是高手太多了,竞争太激烈的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