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身赛赢球至少能讨好彩头  微时代国脚采访用微博

(2011-01-03 00:56:53)
标签:

体育

杜威

卡塔尔

微博

亚洲杯

徐毅

     热身赛上3:2赢下伊拉克队算不了什么,但在亚洲杯前最后一场热身赛上赢下卫冕冠军,至少能够讨个好彩头,也给这支年轻的国足增加了一些信心。


    在比赛结束后,很多球迷都在刷新一个叫做“中国足球队”的微博,希望能够得到有关这场比赛的最新消息——这场比赛是封闭进行的,没有直播,外界也不是很清楚比赛的详细过程。在国足出发之前,国足以“中国足球队”的名义开通了微博,到现在为止已经发了8条微博。中国足球队的粉丝达到了12万多,他关注的则只有13个,其中12个都是国家队的,只有一个例外——前国脚、现中国女足主教练李宵鹏。

 

          

 


    国足微博开通后,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辟谣。先是对身穿的西服价值10万元进行了辟谣,随后辟谣了有媒体炒作国足住的如何奢华:“我们入住的多哈洲际酒店为五星级酒店,为大会指定酒店,同组的科威特、乌兹别克斯坦均入住该酒店,所有费用均为亚足联和组委会负责”。最后国足的微博呼吁媒体笔下留情:“广大球迷朋友,国足即将比赛了,我们需要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但个别媒体的记者常有不实报导(如10万西服、超五星酒店),误导广大球迷,我们感到非常遗憾。中国足球处于严冬,但请相信,国足正在努力!真诚希望媒体领导要求您们的记者,客观真实报导,以免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拜托了!”


    刚刚过去的2010年,被很多媒体称为“微时代”,因为微博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工具”,在140以内的字符中,表达着人们想表达的一切。而即将参加亚洲杯的国足,自然也会做上一回使用微博的“潮人”。

 

 

      


   国足出发前往亚洲杯前,我联系了效力于杭州绿城的3名国脚杜威、荣昊和汪嵩。由于3人将跟随国家队前往卡塔尔,所以联系起来不是很方便。对于如何取得联系,汪嵩表示自己的手机不一定会漫游,但他告诉我:“网上可以联系的!用微博私信就可以了。”再把同样的问题抛向荣昊,一直喜欢玩微博的荣昊答案就更简单了,他给我回的短信中只有两个字:“围脖”。


    汪嵩和荣昊两人是名副其实的微博控,两人进行会把自己的心情以及一些照片发到网上,这次去亚洲杯,两人就把自己以及队友穿西装的照片都发在了微博上,甚至在飞机没起飞前,汪嵩还用手机发了条微博:“我们登机了。”汪嵩到现在为止已经发了176条微博,粉丝达到了16万多,荣昊发的微博达到了332条,粉丝达到了13万多。


   相比于这两个小弟,国足队长杜威微博用的不多,到现在只发了35条。不过由于名气大,杜威的粉丝达到了17万多。只有杜威没有告诉我用微博,而是说:“到那边再看情况吧。”不过当我问除了电话,微博是否可以联系上他的时候,杜威的回答是:“可以啊。”而且到了卡塔尔后,杜威就发了条微博:“新年快乐,快点调时差,早点休息,迎接后面的训练比赛。”

 

        


    除了球员发微博,国足主教练高洪波也开通了微博,虽然他只发了一条,但粉丝也达到了11万多。


   自2009年5月出任国足主帅以来,高家军已经组建了一年零七个月,亚洲杯是对他们的第一次真正考验。但国足出人意料的是,出征亚洲杯前几天,高洪波突然抛出 “国足亚洲三流”论:“过去几年,中国足球在亚洲已经被定义为三流球队,那么为什么要求一支三流的球队在亚洲杯上打出一流的成绩呢?”


  虽然这一说法引来了很多争议,但“史上最嫩国家队”却是不争的事实。队中只有3人参加过亚洲杯,而且这三人参加亚洲杯的场次加起来也不过8场,像李建滨等人更是连资深球迷都不认识。而中国队的三个小组赛对手对不好对付:科威特刚刚获得海湾杯冠军,卡塔尔是东道主,乌兹别克斯坦在上届亚洲杯上就打过中国队一个3∶0。

 

        

                   


  “小组三个对手实力不俗,而且卡塔尔和科威特两支西亚队士气正旺,因此国足三场小组赛都得死拼到底。”高洪波说, “小组赛每场比赛都不会轻松,我们必须抱着去拼每一个对手的态度,去力争得到一个让球迷满意的结果。我告诉球员们现在没有必要想太多的结果,只要认真地一场场去准备,踢好每场比赛就行。”


  相对于高洪波的低调,国脚们虽然缺乏亚洲杯经验,但对球队取得好成绩却充满信心。队长杜威认为:“国家队的前景虽然不被外界看好,但并不意味着成绩就会很糟。三场小组赛,只要发挥正常,出线问题应该不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