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世界杯吸引了各国球迷,在带动了当地的住宿、餐饮和旅游之外,也带动了南非的钻石热潮。
南非以盛产钻石著称,极高的品质和相对比较低的价格,让南非的钻石得到了认可。很多球迷到南非看完世界杯后,都会购买钻石回国。一些华人朋友告诉我,因为需求量增加,南非所以这段时间,钻石的价格有了明显的提升。
那么钻石市场在南非究竟是如何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就是这么一颗能够折射出璀璨光芒的小小的碳元素单质晶体,让多少女人两眼放光,又见证了多少关于权力、金钱、地位、爱情或血腥、暴力的故事?
进入戴比尔斯公司
衡量钻石有四要素:切工、色泽、纯净度和克拉。
订婚戒指一定要用钻戒。
这是为什么?事实上,这些规矩年轻得很。在20世纪30年代前,人们对此闻所未闻。它们的出现,只是一个公司市场营销的结果。这个公司就是世界钻石垄断者:戴比尔斯。他们的广告词十分著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戴比尔斯公司,坐落在约堡,与中国商贸城只有几步之遥。公司门前有一条路很有名气,“钻石路。”整个戴比尔斯公司都被电网密布,知情人说,戴比尔斯公司使用的电网和南非的国家监狱是同一规格的。每天,戴比尔斯公司都会限制采访的人数。而且在没有VIP推荐和提前电话预约的情况下,你根本没有办法进入戴比尔斯公司采访。在中国商贸城物业公司董事长仲崇健的帮助下,我终于得到了前往戴比尔斯公司总部采访的机会。
戴比尔斯公司门口有两个配枪的黑人保安。车刚到公司门口,保安就把我拦下。在确认了我的身份之后,他们挥挥手放行。不过,面对我身边摄影记者的镜头,他们总是伸出手去阻挡镜头。保安说,在戴比尔斯公司,没有经过允许,你不能随便拍照。
公司的前台是一个美女,在确认了我们的来历之后,她打了一个电话,让我们稍等片刻。不一会,穿着南非队球衣的一个白人老头晃晃悠悠向我们走来,他是公司的一名高管。当然,这不是一件普通的南非球衣。球衣背面印着硕大的“戴比尔斯”公司LOGO以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口号。
老人叫TOM
TWEDDDY,他把我们带到了放着投影仪的会议室。在分发了一大摞宣传资料后,TOM向我们开始介绍起戴比尔斯公司来。在介绍完资料后,我迫不及待地向TOM提出,能不能去钻石仓库或者钻石加工厂看下。TOM表示,这里是公司的总部,没有任何的钻石加工和展示的机构。
接下来是些无关痛痒的聊天,在采访的最后,TOM给了我一张名片,并且表示,专访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当我们向TOM提出,能去公司其他地方看看吗?TOM坚定的拒绝了。他只是说如果需要任何钻石方面的咨询和钻石的图片,可以通过EMIAL联系到他。

X老板的悲惨过去
在南非,我认识了开钻石店的华人X老板,并且和他进行了深谈。X老板的店“隐藏”在开普敦白人聚居区一座3层办公楼里,楼外没有他们店铺的任何标识,更谈不上招牌。X老板现在之所以变得如此低调,就是因为他的店铺曾遭遇抢劫,他的两位亲人都因此丧生。
X老板以前做的是真正的钻石零售生意,钻石为他带来了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危险。他的华人朋友见财起意,决定对他下手。就连普通中餐馆都经常锁着铁栅栏营业,更不要说钻石卖场了,但正因为来敲门的是熟人,店里的人未做防范,就开了门。那一天,X老板侥幸不在,但他的两位亲人却都被朋友劫匪残忍杀害,店里的钻石也被席卷一空。劫匪得手后立即逃离南非,跑回了国内。痛失亲人的X老板悬红300万,请国内警方迅速破案。劫匪最终落网,但X老板却永远失去了亲人。他开始变得异常低调,同时也改变了经营方向,只做团队生意。在他的店里,有专人时刻紧盯着监控录像,人身安全,比财富更重要。
劫匪在国内落网的过程同样超出外界想像:他是因为出售抢来的钻石,被警方顺着线索成功抓捕的。那么一颗小小的钻石,外观大同小异,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认定其来源?或许只有那些拥有克拉钻的人,才知道其中的秘密:任何一颗质量超过1克拉的钻石,进入到销售环节之前都必须经过两道程序,除了通过鉴定拿到“身份证”之外,还会用激光在钻石底部打上编号。正是这种全世界范围的唯一性,清楚地记录了每一颗克拉钻的身世。在国内落网的那个劫匪,也正是栽在了这个极其微小的激光编号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