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不能叫易中天下课?

(2009-11-08 09:22:22)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化评论

 

http://news.sohu.com/20070421/n249589235.shtml

 

421《扬子晚报》载,近来,网上出现了一篇名为《“硬伤”遍体的易中天先生,该“下课”了——揭示讲座中的知识性错误》的文章,署名为:江西某高校教授田聿。田聿教授的这篇博客文章近万言,引经据典,根据他过硬的考证,指出易中天的《汉代风云人物:韩信》系列讲座“硬伤”47处,涉及史实错误、古汉语语法错误,甚至读音错误。

笔者的专业虽然是古代文化,可对于易中天之流的在媒体上讲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学者却一向没什么兴趣——不怕各位见笑,我从来没看过百家讲坛,也没读过易中天的任何一本书。读到这则新闻后,笔者特意在网上将这篇给易中天揭短的文章搜索了出来,全文通读了一遍。笔者的感觉是,文章写得有理有据,非常客观。而且,并没有网友提出异议,说他指出的那些知识性的或常识性的错误是子虚乌有,老易从来没说过的。可见,田聿教授并没有瞎编。

据田教授的统计,《韩信》这个系列讲座中错误共达47处之多,该讲座共分四讲,每讲约50分钟,相当高校一个课时,如此算下来每课时平均摊到近12处错误(不包括观点见解的错误与不妥)。因此,田聿教授认为易中天应该“下课”,不应该继续“大放厥词”、“忽悠听众”,因为百家讲坛不是说书的地方,把复杂的历史通俗化,但要传播正确的知识。与部分网友斥责田教授“心态不正”或“挑衅心态在起作用”不同,笔者觉得田聿教授的说法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虽然学问修养还不足或治学态度不够严谨只是个人的私德,只要与人无损,别人也不便指责,但百家讲坛毕竟是公共空间,而且观众收看电视其实就等于购买了节目的“收视权”,他们当然有权期望获得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一个出错率如此之高的节目能称得上是优质节目吗?在笔者看来,易中天挂羊头卖狗肉,明明只有说书的能耐,明明只是在说书,却偏偏要打着“学术”的招牌——他在电视上卖的不是假冒伪劣产品又是什么呢?那么,就算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都有权力为自己维权,将易中天赶下百家讲坛——这难道是“心态不正”吗?

当然,如果易中天回归他说书的本来面目,将来在一个说书的栏目上讨生活的话,那就又另当别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