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制度为环卫工人的尊严与健康护航
(2009-05-08 06:48: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作为“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常年干的是辛苦、劳累的工作,然而,却安全难保,健康堪忧,生活清贫,待遇不厚,更有甚者,由于他们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而被社会边缘化为弱势群体,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本来,人天生就是平等的,工作也并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但平等与贵贱却需要权力来保障,环卫工人之所以经常受到侮辱,人格与尊严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究其原因,乃是他们处于一种无权的状态。一般而言,环卫工人的主体是以城市下岗人员、农民工、外来人口为主,在社会的金字塔中,他们处于最底层;在社会的关系网里,他们是与社会其他部分联系最少的结点。而居委会里的环卫工人更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基本处在“四无”的状态:无劳动合同,无社会保障,无劳动定额,无劳动保护。由于最基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为了生存,他们会放弃自己的部分权益——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忍气吞声,因为即使反抗或站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恐怕也不会有多大的作用。然而,他们的这种处世态度却从某种意义加剧了他们的被漠视、被歧视和误解的弱势地位,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
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在制定政策时,应该向弱势群体倾斜,这是毫无疑问的。仅仅设立一个“环卫工人节”,恐怕对环卫工人并没有多大的益处;关键还是要建立能使环卫工人从屈辱、劳累、被歧视和误解的境遇中解脱出来的长效机制。
什么时候,我们“身累”的环卫工人才能不再“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