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在美买房的事儿(3)
(2011-08-07 03:11:23)
标签:
北美别墅城市房产公寓购房住房旅游 |
分类: 美东行迹 |
http://s11/middle/555941e6g7762b31f2b7a&690
地段
地段是挑房子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说大一点关系到学区好坏,安全与否;说小一些涉及到邻里之间。一个老美曾经告诉我,一个房子很多东西都可以改变,唯一无法改变的就是它的地段。没有车库可以建一个;房子老了可以翻新,但是再怎么忽悠,也没法把房子给搬到另外一个地儿去。
说到地段,当然首先考虑的就是学区。老美的小学,中学,高中都是固定学区的。哪条街几号的房子可以上这个学校都是定死了的。很多地方到公共网上面都可以查到这些信息。这里没有择校这一说。要想上那个学校,唯一的可能就是住到属于这个学校学区的地方。当然,“住”这个词儿很有意思,只要是租房子,那也算是住。所以,俺就听说过有人买不起好学区的房子,就在边上差一点的学区买房,然后跑到附近的好学区租一个房子。如果不嫌麻烦,这也是一个收入低的选择之一。好的学区,尤其是高中,直接关系能考到什么样的大学。在有些地方,就一条街道的两边,房价就能够差十万,几十万根本原因往往就是学区的差别。当然,另一种绕开学区的方式就是读私立学校。因为学区只是对公立学校而言的。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把小孩送到私立学校恐怕是花费更高的一件事情吧。
水泛区。这是借用了黄泛区的说法。一个房子一旦是曾经进过水,那一定不好卖。网上有地方可以查到一个房子是不是在水泛区。具体可以精确到一个门牌号数。当然,不在水泛区也不意味一定就安全。凡是低洼的,靠溪流的地方都不一定就保险。要实在是遇到一个百年不遇的状况,那也没辙。要是房子被水冲跑了,说不定能找找保险公司的麻烦(具体俺没有买房,也不清楚保险公司有没有保这一条的,但是听说树倒了砸房子的条款是有的)。但要是只是水漫金山一下,那也得自己忍了。
双黄线。双黄线就意味着是街道是一条主路。在国内的时候没有这种概念,到这边才发现老美对此很是在乎。对老美来说,主路就意味着繁忙的车流。不是双黄线的路上大部分的车应该是附近住户的,而双黄线路上的车会有很多是路经此地的车辆。而且在东北,要是赶上下雪,早晨3,4点钟,甚至整个晚上,双黄线上的铲雪车都在干活,那个噪声对于有小孩的家里面完全是一种噩梦。我反正感觉,老美对于安静和隐私的追求往往让中国人觉得夸张。比如国内恐怕没有人愿意住在公墓边上,而老美这边很多人还愿意与公墓为邻。一个是文化认知方面有些不一样,另一个就是有些老美认为公墓边上非常安静。
街口。街口就是所说的corner lots,特指正好位于路口每个尖角的房子,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不在双黄线路的路口的房子。这种房子毁誉参半。不喜欢的人觉得吵,没有隐私;喜欢的人认为光线好,少一个邻居。光线好坏对老美来说还真是重要。只要看看老美一天到晚在大太阳下面晃悠,甚至还光着膀子趴在草地上晒太阳就知道他们对此有多么的关注。不过俺觉得,只要是在一个比较安静的路口,街口房也还可以。当然,街口房需要在外面加上一圈白栅栏,不然哪个家伙昏头了,开车一头撞进来也是一件头痛的事情。还真别说,从报道上面来看,车冲进人家地盘的事情还几乎都发生在街口房。所以街口房的地基要是能够高出地面一些,那就好多了。此外,要是在外面草坪上面有一两棵大树遮挡一下,街口房的隐私性也能有很好的改善。
还有一个跟周围环境相关的就是小区了。小区可以是联排房子的聚居,也可能是独立房子们的聚合。不过只要是在小区里面,就会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规则或者默认的规则。在联排的小区里面,因为房屋的土地不属于屋主所有,小区里面的草坪什么的一般都是归小区打理,当然花费也最终会摊到每一户每月的管理费里面。至于独立的房子们,情况就有些不同。明里面房子和相应的土地都是属于屋主所有,但也不是说真的就自由到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的。比如说草坪,如果遇到一家人彻底就不大理,要不杂草丛生,要不光秃秃的成一块纯粹的土地,那可能也会出状况。曾经听到说一个中国人,跑回国去了,回国之前没有来得及处理这边的房子,回去两个月之后再跑过来折腾房产的事情。闪了两个月,家里的院子什么的自然就不像样子了。这个时候就听到了邻居愤怒的抱怨。说是如果他家再是那个一片荒芜的样子,人家就要到法院去起诉了。原因自然是影响了人家整个小区的房子的价值。
地段
地段是挑房子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说大一点关系到学区好坏,安全与否;说小一些涉及到邻里之间。一个老美曾经告诉我,一个房子很多东西都可以改变,唯一无法改变的就是它的地段。没有车库可以建一个;房子老了可以翻新,但是再怎么忽悠,也没法把房子给搬到另外一个地儿去。
说到地段,当然首先考虑的就是学区。老美的小学,中学,高中都是固定学区的。哪条街几号的房子可以上这个学校都是定死了的。很多地方到公共网上面都可以查到这些信息。这里没有择校这一说。要想上那个学校,唯一的可能就是住到属于这个学校学区的地方。当然,“住”这个词儿很有意思,只要是租房子,那也算是住。所以,俺就听说过有人买不起好学区的房子,就在边上差一点的学区买房,然后跑到附近的好学区租一个房子。如果不嫌麻烦,这也是一个收入低的选择之一。好的学区,尤其是高中,直接关系能考到什么样的大学。在有些地方,就一条街道的两边,房价就能够差十万,几十万根本原因往往就是学区的差别。当然,另一种绕开学区的方式就是读私立学校。因为学区只是对公立学校而言的。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把小孩送到私立学校恐怕是花费更高的一件事情吧。
水泛区。这是借用了黄泛区的说法。一个房子一旦是曾经进过水,那一定不好卖。网上有地方可以查到一个房子是不是在水泛区。具体可以精确到一个门牌号数。当然,不在水泛区也不意味一定就安全。凡是低洼的,靠溪流的地方都不一定就保险。要实在是遇到一个百年不遇的状况,那也没辙。要是房子被水冲跑了,说不定能找找保险公司的麻烦(具体俺没有买房,也不清楚保险公司有没有保这一条的,但是听说树倒了砸房子的条款是有的)。但要是只是水漫金山一下,那也得自己忍了。
双黄线。双黄线就意味着是街道是一条主路。在国内的时候没有这种概念,到这边才发现老美对此很是在乎。对老美来说,主路就意味着繁忙的车流。不是双黄线的路上大部分的车应该是附近住户的,而双黄线路上的车会有很多是路经此地的车辆。而且在东北,要是赶上下雪,早晨3,4点钟,甚至整个晚上,双黄线上的铲雪车都在干活,那个噪声对于有小孩的家里面完全是一种噩梦。我反正感觉,老美对于安静和隐私的追求往往让中国人觉得夸张。比如国内恐怕没有人愿意住在公墓边上,而老美这边很多人还愿意与公墓为邻。一个是文化认知方面有些不一样,另一个就是有些老美认为公墓边上非常安静。
街口。街口就是所说的corner lots,特指正好位于路口每个尖角的房子,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不在双黄线路的路口的房子。这种房子毁誉参半。不喜欢的人觉得吵,没有隐私;喜欢的人认为光线好,少一个邻居。光线好坏对老美来说还真是重要。只要看看老美一天到晚在大太阳下面晃悠,甚至还光着膀子趴在草地上晒太阳就知道他们对此有多么的关注。不过俺觉得,只要是在一个比较安静的路口,街口房也还可以。当然,街口房需要在外面加上一圈白栅栏,不然哪个家伙昏头了,开车一头撞进来也是一件头痛的事情。还真别说,从报道上面来看,车冲进人家地盘的事情还几乎都发生在街口房。所以街口房的地基要是能够高出地面一些,那就好多了。此外,要是在外面草坪上面有一两棵大树遮挡一下,街口房的隐私性也能有很好的改善。
还有一个跟周围环境相关的就是小区了。小区可以是联排房子的聚居,也可能是独立房子们的聚合。不过只要是在小区里面,就会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规则或者默认的规则。在联排的小区里面,因为房屋的土地不属于屋主所有,小区里面的草坪什么的一般都是归小区打理,当然花费也最终会摊到每一户每月的管理费里面。至于独立的房子们,情况就有些不同。明里面房子和相应的土地都是属于屋主所有,但也不是说真的就自由到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的。比如说草坪,如果遇到一家人彻底就不大理,要不杂草丛生,要不光秃秃的成一块纯粹的土地,那可能也会出状况。曾经听到说一个中国人,跑回国去了,回国之前没有来得及处理这边的房子,回去两个月之后再跑过来折腾房产的事情。闪了两个月,家里的院子什么的自然就不像样子了。这个时候就听到了邻居愤怒的抱怨。说是如果他家再是那个一片荒芜的样子,人家就要到法院去起诉了。原因自然是影响了人家整个小区的房子的价值。
前一篇:聊聊在美买房的事儿(2)
后一篇:出海观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