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释“狗熊掰棒子”

(2015-09-23 12:53:40)
标签:

育儿

分类: 育儿观点
       今天早餐,我和儿子无意中聊天,说到了狗熊掰棒子,后来把这个俗语延伸了,分享给大家,我说狗熊掰棒子来形容你们学习的状态,我来帮你分析,其实每个孩子去上课学习都是在进行掰棒子比赛,但是为啥到了最后,有的孩子就成绩优秀(拜的棒子)就多呢?你想过这个问题吗?儿子说为啥,我说这就是看你们掰棒子的狗熊是不是做到不掉棒子,就是不是摘一个扔一个,比如有的聪明的狗熊,他把每个棒子穿个绳子,这样把每天掰的棒子穿起来,这样就到最后做到一个都不掉了,儿子说有道理,我说把这个过程演绎到你们学习中,我们每天都去学习,就好比掰棒子,但是很快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遗忘我们学过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的棒子掉了,而我们每天的记录或者好的习惯可以就好比一根绳子,帮你把这些都拴上,这样当我们遗忘的时候,通过这些良好的方法和习惯可以做到不遗忘,就是我们保证我们掰的棒子不丢,你觉得是不是,儿子想了想,说是。
       接下来,我们就说到了,玉米粒和棒子的关系了,我说,同样我们全部小朋友都去学校学习,好比都去玉米地里掰棒子,但是回来我们发现大家的玉米粒不一样,这就是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个取决于你们的听课因素,比如你听的好,相当于你棒子上的玉米粒就饱满,一节课40分钟,如果一个棒子上的玉米粒是40颗,你吃过玉米,你知道,有饱满的,有的就干瘪,我们喜欢吃饱满的,不喜欢干瘪的,但是饱满的玉米粒就说明他汲取充分的能量,也就是你学到的东西,所以通过你反馈的作业,记录,表现,就可以看到你一天每节课的玉米粒的汲取效果怎么样了,儿子想了一下,觉得有些道理,如果没有好好听课,玉米粒就会干瘪的比喻似乎很到位。而玉米需要汲取的营养来源就是哪个中间的杆
        最后,说到玉米棒子中杆,我说那就是老师和家长,我们的功能是给你们提供充足的玉米粒,为玉米粒的成长创造条件,老师尽心尽力的讲课,父母做好后勤保障,但是当你们把玉米粒都消化,吃掉的时候,我们的作用似乎就慢慢的消退了,最后在你的生活中,我们的作用就慢慢的消失了,比如你现在想想,你在幼儿园学的一切本领,当你学会了以后,老师们还天天跟着你吗,老师们是不是慢慢的就消失在你的生活中,父母也一样,当你有一天长大了,我们也就逐渐的退出,这就是玉米粒成长的根基,哪个被你啃完扔掉的杆。
所以,首先我们要做一个聪明的狗熊掰棒子的人,就是要在小的时候,把属于我们的棒子都收入囊中,我们要汲取更多玉米粒的能量,就是要努力的去学习,要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汲取更多的能量,同时我们要感激默默为玉米粒提供能量的杆,老师和家长。
       狗熊掰棒子,当我们可以静静的想想,如果一个狗熊都不愿意进去掰棒子,我们是不是要引导他去,至少行动掰棒子呢——这就是当孩子不喜欢学的时候,我们要引导他开始行动,当他掰棒子掉棒子的过程——就是学了这个忘哪个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帮助他找到那根绳子呢?当他掰的棒子颗粒不饱满的时候——就是学习效果不加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看看我们给予他的支持和力量够不够,比如他在课堂上反馈不好,我们是不是就抓课堂,比如他回家复习不好,我们是不是抓复习,这个过程是帮他充裕他的玉米粒的过程。当他长大成人了吃了营养的玉米长大了的过程——也是我们看到成绩,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一种满足感。
       其实,我们这个对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只是从一开始的狗熊掰棒子的一种现象联想到,怎么才能不让他掉呢,想到找了根绳子串上,然后引发了他说他们班的好同学就是棒子没掉,他们才能取得好成绩,慢慢的引发了后边的思考。
       简单的俗语,却给我们很多的体会,所以真的要慢慢的告诉孩子,做一个聪明的狗熊掰棒子的人,做一个能吃到饱满颗粒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