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被老公问,孩子错了怎么了,孩子写不对怎么了,孩子读不对怎么了?是呀,他做不对能对他有什么影响,今天错一道数学题,他的人生就失败了吗?他错了就错了,怎么了?
我们现在要求孩子都按照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标准,我的意愿,这个是不对的,比如昨天孩子写作文的事情,其实我现在想起来真的是这样,我希望孩子完善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他写的不够饱满,但是其实在孩子的眼中,他第一次写,他肯定会把他能够想到的,认为是和这个话题相关的东西都写上了,对他来说这就是他的成就感,如果我们的辅导是对他写的东西百般挑剔,孩子他的成就感就没了,他认为他距离大人们的标准很远,他未来就会不愿意在写,因为他会认为他写了他也达不到我们的标准,慢慢的他就不写了,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又该着急了。
昨天老公特别形象的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孩子小的时候学走路,学吃饭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下子要求孩子走正步或者走的特别稳,而是每天都鼓励他,循序渐进的一步两步的走的,吃饭也如此,我们也不是从孩子一会吃饭就要求他吃饭按我们大人的标准去吃吗?不也是一点点的,一个过程呢?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做到循序渐进,为什么到了学习上我们就不行呢?到了学习上,我们就不能包容孩子的任何错误?
这让我想起郑委老师说的,如果一个家长可以把错误或者不对的东西看成宝贝,那么他的孩子就离快乐学习不远了,还有维尼老师也说,其实我们道理都懂,关键是我们的心和行动永远不能照做。
经过这样的过程,让我的心静下来,是的!现在就记住一句话,在学习的道路上,阿Q的精神永远适用,就是错了就错了,错了改错,会了明白了就行了,就是在不断地不足中长大,如果想一步到位,那么未来他的学习永远到不了位,所以,事实教育我,我不能用大环境和巨大的社会上其他孩子的无形的东西和我自己内心的标准来要求我的孩子,因为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接纳和不要用标准去要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