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在强调听讲的重要性,我们作为家长也深知听讲的重要性,每天都在反复的提醒,告知孩子要好好听讲,要认真听讲,突然有一天,我听到了一个质疑,谁教会孩子听讲?到底什么才是听讲?是啊,到底谁教会孩子听讲呢?
这个质疑的产生,源于我和老公去给妹妹家的孩子做了一个小小的辅导,妹妹家的孩子因为数学遇到了问题,所以我们去帮一下,我也想看看站在老师的角度如何辅导孩子,因为老公是我儿子的爸爸,所以他辅导我儿子都是一种父子的辅导,但是对于辅导其他的孩子,老公的身份就是老师。
其实对于一、二年的功课,可以说没啥可以从理论或者更深层次的辅导,但是我们会发现孩子的问题,比如发现孩子听课的问题,发现孩子习惯的问题,于是我们一起探讨了听课,我们强调要好好听课,但是到底是谁教给孩子听课呢?是老师吗?答案是不是老师,而是家长,交给孩子听课是家长需要告诉孩子的,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告诉孩子如何听。
其实,我们最头痛的是听讲问题,也最不想听老师反应听讲的问题,太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课,气死了,每天都嘱咐孩子,但是孩子就是不好好听,气死了。想想,老师面对40个孩子,一节课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老师只能通过孩子的眼神,状态和回家的作业,成绩等判断孩子是否听讲了,但是有经验的老师一看孩子的眼神就知道他是否听课了。在辅导妹妹家孩子的过程,我都明显感到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于是我们坐下来探讨如何让孩子听课。
我老公说,其实听课的习惯养成真的不在于老师,而是家长,是我们教会孩子听课的习惯,这句话一出,我们都陷入了沉思,因为我们一直都在问,到底什么是认真听课,怎么才能让孩子认真听课呢?其实作为老师他也不能告知一个方法,他知道孩子们的听课状态,但是真的方法,则是父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告诉孩子,老公肯定了我在这个方面做的一些努力,的确,儿子在听课方面还是不错的,课堂听课的效率还是可以的,这点可以通过他的反馈给我们一个信息。
回想到我个人,的确,真的是为了帮助孩子认真听课,做了很多工作,也用了很多方法,当我把方法分享给妹妹的时候发现,其实真的是父母告诉了孩子如何听课。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年级,学减法15-9=
,到底怎么做,有人说直接口算6,但是为什么是6,6是怎么来的?这个就是老师在讲减法的时候必须告诉孩子的,其实数学书上运用了好几种做法,记得当时儿子跟我说过,有数小棒法,计数器法,借位法,数数法等等,每个方法其实都在书上有所展示,老师都讲过,我记得我儿子都可以和我一起回忆老师怎么讲的,他怎么理解的,整个内涵真的是老师讲课的重点,但是当我问道妹妹的孩子,他却茫然,就好像这一课他都没学过,因为他没有反思,听了,但是他没有听懂,或者没有真的去听课思考。
现在回想起来,为了培养孩子听课,我也尝试了很多简单的做法,因为经常和老公探讨学习方面的东西,他讲的偏理论,所以我就按照我的方式实践,我做法很简单,为了让孩子听好课,我采取了统计举手次数的方法,每天记录课堂日记的方法,反问法等,其实这些方法都特别简单,而且不需要耽误孩子多长时间,但是坚持下来发现特别有效,现在真的发现孩子在听课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多进步和成效。
现在想想,其实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也给我说过孩子上课不太爱举手发言,其实举手发言是验证孩子是否认真听课的一个标准,因为听懂了的孩子肯定会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其实也在跟儿子说,要举手发言,也是老公说你要他干什么不能用嘴说,要落实,才想出来举手统计的办法,坚持了一个月,每天统计孩子在每节课举手次数,老师上课提问次数,对于不举手的原因等进行了统计,简单的举动,好像一开始被动统计,到后来儿子主动告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再有就是记录课堂日记,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还不太会记笔记,所以就想着帮他记录课堂日记,复述每节课老师都讲什么了,干什么了,每天按照课表记录,看看孩子到底记住了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有多少,其实这个过程,我也学习了很多,比如刚才说的减法的方法,如何思考,如何计算,到底为啥15-9=6,我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所以,真的是我们家长教会了孩子听课,听课绝对不是一个孩子与生俱来就会的东西,一定是我们平时日常生活中就有所训练,比如倾听,理解,比如对新闻的一种倾听复述,其实现在想想很多东西幼儿园的老师都在为我们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告诉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听。
我们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让孩子回家听新闻,然后复述,其实这个过程老师就是让孩子学会听,学会听懂,学会复述,表达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听讲的过程。
听课,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会抓好学生,要求他们听课,但是另一方面,真的是家长需要做,当我们和妹妹沟通完了,帮助孩子建立了一种听课模式和方法,之后,妹妹反应孩子一下子好像明白了,他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其实,我一直觉得,空讲不如行动,我们与其告诉孩子要听课听讲,不如告诉孩子到底怎么听,我们到底怎么做才能检验出孩子听讲效果,通过我们的做法,孩子帮助孩子去了解听课的方法,比如我说的课堂记录法,一开始,孩子说上课没干什么,我就说那老师就大眼瞪小眼的瞪着你们一节课,什么都没说嘛,儿子说,那倒不是,我们干了什么什么,比如老师带着做题或者干什么,我就问,带着做题,怎么做的,讲的哪道题,怎么讲的,用的什么方法,慢慢的引导孩子,他就知道了,滔滔不绝的说起来,我就知道他听懂了多少,当然他也可能会说错,我们在探讨,他自己也慢慢的意识到哪些是没听懂的,哪些是有疑问的,然后慢慢的去解决,第二天注意听,或者在认真的思考,慢慢的就养成了习惯。
这些办法,绝对是我们个人去做的一点点事情,但是真的说,细水长流发现一切都在日常中,我们总说数学思维,到底什么是数学思维,其实数学思维在老师的每天讲课中,在我们每天和孩子沟通中,一个减法,其实蕴含了很多方法,我们如果能懂了,才能真的把思维种在脑子里,才可以运用这种思维去做事,不要认为孩子学得计算就是简单的口算计算,每天我们给孩子出50道,100道题做就是训练孩子能力,其实内涵理解太重要了,要不是和孩子一起重新学习,我都不知道为什么15-9=6,他的计算方式有那么多种,真的是一种重新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孩子认真跟着老师学的过程。
都说外面学奥数,学思维,其实我们如果可以把听课的本质弄懂,把老师每天每节45分钟课弄懂,思维慢慢的就形成了,现在太多的家长浮躁的去外面学习各种文字技巧堆积的所谓的思维,而忽视了孩子正规学校的正统的思维教育,我的同学说过,指着学校学习简直是开玩笑,因为学校什么都没学着,但是反思我儿子,我发现他学到了太多的东西,而这些看似不起眼,但是会让我和我的孩子惠及终身!
所以,听课是我们家长帮助孩子习得的一个习惯,老师也会帮助孩子习得,一定要配合老师习得听课的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