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续改变带来的快乐

(2014-09-11 21:43:48)
标签:

育儿

    开学快两周了,我和儿子的状态延续了改变以后的快乐,真的,改变太多了,太大了,我们不在是以前,我说,他做,我催他做,我逼他做,我求他做,现在改成,他主动做,主动完成,我只负责检查,监督,我不在主导他学习,他完全自己去大理,这样一个大转变,让我和儿子都感到轻松,快乐,让我们都感到了太幸福了!

    我觉得这一切都源于我的改变,源于我们的改变,源于制度,源于奖励机制,源于我们不想把学习和上学变得那么痛苦,让孩子厌学。这个改变,源于我的欣赏,源于我的心态,这样的改变源于我的方法运用,源于很多,但是改变带给我的是实实在在的放松。

   说说我的变化,一年级,我很紧张孩子因为没上过学前班而落后,结果,我每天都盯着孩子,盯着作业,盯着他,让我整个人都变了,其实我们幼儿园的时候,不这样,那个时候我特别开明,特别大度,但是一年级,我全变了,变得不可理喻的一种进逼态势,孩子也随着我的改变而改变,整个一年级我们变得一提学习准是扭曲的状态,他头疼,我头疼,我们每天都是在不断地逼迫与反逼迫中度过,烦燥,急躁,我急,好像整个学习是我在唱主角,孩子反而慢慢的变成了配角,我烦透了这样的日子,我当时还想,一年级我们就这样,虽然也有快乐的学习生活,但是整个状态不对。

      孩子和我都听烦的,二年级了,我必须改变,于是我就反复的想,反复的想,我到底哪儿做错了,哪儿做的不对,我到底该怎么做,他才能随着变,于是我下定决心,我要找回我们的快乐,想改变,必须有方法,必须要改变心态,恰巧我在这个时候,听到了曾仕强教授讲解《孝的道理》,真的说的太棒了,太经典了,而且说得真的是一针见血。他在这个里面讲到,父母想让孩子孝顺,孝敬,变得听话,我们心目中一定要有孩子,孩子才会心目中有父母,我们大部分父母的做法不是爱孩子,不是让孩子心中有父母,而是父母徒劳的付出而已,他说,我们经常对孩子,你看我给你买吃的,买喝的,买衣服,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买什么,你就该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未来孝顺我,这句话的最大问题是,父母心里没有孩子,父母只有他自己,他只看到了他的付出,他做的事情,他没有教给孩子,只是一味的做了,所以孩子心中也没有父母,他认为父母所做的是应该的,所以他不懂的珍惜,其实要想让孩子心中有父母,父母要教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心中有孩子。

    他举个例子,当一家三口,爸爸和孩子在喝茶的时候,爸爸就会问孩子,让孩子去看看自己的妈妈有没有喝茶,同样,妈妈和孩子在吃好吃的时候,妈妈要让孩子问问爸爸是否吃到了,爸爸妈妈之间要互相关爱,他们互相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孩子他耳濡目染才可能做到心中有父母。而我们大部分的教育是,孩子吃了就行,我们不会管其他人怎么样,孩子就认为这些是他应该的,我们为他付出也是应该的,他就不懂得感恩。

    曾教授说,中国人讲的孝顺,是心中有父母,外国人把爱挂在嘴边上,整天说I  love  you,但是他们很少几代人一起生活,而中国人不是,我们的孝顺是言传身教的,但是到底我们交给了孩子什么,是空洞的爱,还是真实的心中孩子,心中有父母的爱。

    曾教授说,他心中有父母,虽然父母都不见在了,但是他提及父母,还是有很多滔滔不绝的话,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都是感恩,源于父母的教育,他说,他到了最后明白了父亲在很多事情的做法,他举例说,他正看电视看的入迷的时候,爸爸一会儿叫他干这个事情,一会叫他干那个,他当时心里也不太愿意,但是父亲很威严,他也就只好去做了,但是他现在想想,父亲的用心良苦,就是父亲通过他的方式告诉对任何东西不要过分着迷,要知道适可而止,如今的父母最头疼的就是自己的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没完没了,怎么说都不行,其实完全是我们的教育有关,因为在我们制止他们入迷之前我们没有给他很好的约束,甚至我们自己都没有约束好自己,所以我们的孩子他根本不懂得约束,曾教授说现在的孩子如果不让他看电视,他可以满地打滚,大吼大叫,甚至发火,而大人很多时候束手无策,其实电脑迷,电视迷都是父母造就的,我们特别怕小孩子腻着自己,缠着自己,于是,烦了就让孩子玩ipad,看电视,大人好获得半刻清闲,但是孩子为此上瘾了,我们有特别烦,要赖孩子没有自控力,孩子不对,其实是我们的错,我们要怪孩子,真的是特别不应该。

    曾教授的讲课让我真的受益匪浅,加上看了超级育儿师,一个三岁半的孩子不吃饭,不睡觉,妈妈用尽办法都没校正,而且每天都跟打仗似的,最后战败的是妈妈,蓝海老师说,其实孩子表现完全是我们大人的态度造就的,我们既然都无济于事,说明我们要反思,要改变,但是我们每天如果延续我们原本的做法,那么只能说是永远恶性循环,永远战败。

    这些都让我想改变,所以,我把我自己重新定位了,把我和儿子在学习中的关系重新定位了,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儿子,我不是不管了,大撒把了,我是用规矩,用制度,用方法去管理孩子,让孩子学会用制度,用方法,自己管理自己,于是有了我们的学习习惯培养积分表,有了家规,有了奖惩机制,有我们二年级学习生活的改变。

    当我不在只盯着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按照制度,按照规定,他自己去做了,一开始为了得到积分而作,慢慢的变成为了自己而作,慢慢的我发现,不经意间,我们没有了争执,没有了烦恼,每天都从愉快的早上开始,我们从早上到晚上都有相应的要求,制度,大家都心照不宣,都严格遵守,家规,就是每个人都执行,每个人各司其职,我就是为孩子做好后勤,吃好,喝好,穿好,孩子需要辅导帮他一下,而不是主导他的学习,他需要自己去管理自己的学习,作业,按照规定去换取积分,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愿望而努力,让自己不断地改变,真的,这一切运转起来,操作起来,变化是让我们特别开心的,可喜的。

    儿子根本不用我在嘱咐他,他每天就是告诉我,他作业完成了获得了多少积分,他学到了什么,为了高效完成作业,他必须上课认真,带动了上课状态也特别棒,慢慢的我告诉他,我会默默的帮他收集错题,如果他不想让错题卡变多,他就尽量少错,他就会慢慢的有意识的改掉马虎的毛病,一切都在不言中慢慢的改变,我们变得可以互相说说笑笑,谈笑风生,我们变得可以不谈及学习的更多内容,因为他慢慢的掌握了课堂的内容,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可以去享受生活,慢慢的促进了他的学习效率的提升,我感到特别开心。

       是心态,方法让我们改变,我太开心了,是爱让我们改变,而这样的爱是放手,是智慧,是欣赏,我这学期的最大改变是从欣赏开始的,不在挑剔,欣赏了就喜欢,喜欢就开心,开心就愉快,状态就变得智慧,快乐了!

    我希望我们继续延续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不一样的童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