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学习,如何让我们变得冷静,学习的动力是快乐,这句话似乎人人都知道,但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找到快乐,找到这个动力呢?最近我反思了很多,因为看到儿子学习不同的科目,我们的反应和感觉不同,我的处理方法不同,效果不同,我在很多科目上,会示弱,所以他就会感觉好很多,我也就会变得冷静很多,但是在我认为可以的项目上,反而是着急上火,而且我很不冷静,总觉得孩子没做好,着急,所以我一直反思这是为什么?原来是我太在意孩子是否完成了我的标准,或者我认为的所谓标准,其实就是我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希望孩子一步到位,希望他可以一写就对,而忽略了客观规律,从而打破了孩子自己快乐学习的规律,就像很多父母知道了钢琴演奏的标准和准则,开始按要求让孩子练琴的那一刻起,学习钢琴对于孩子就是痛苦的事情,他们不再是享受音乐,而是在满足一个又一个高度的学习,所以学习就是痛苦的,不冷静的过程,同理,任何学习上的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儿子学了声乐和滑冰,这两个事情对我的启示很多,声乐学习儿子从一开始的稍微被迫,那个时候他还小,不是特别知道,但是仅仅两节课而已,到现在每周的期待,每周的快乐和开心的去学习,这个过程他一直特别开心,开心的原因,是他没有任何压力,不存在这考级的压力,这个是我们和老师都说好了,学习不是为了考级,我们就是希望他可以快乐,感受音乐的快乐,希望老师可以和他都开心,老师教的开心,我们学的开心就行了,这点老师和他都做到了淋漓尽致,老师和他一直是非常快乐的,老师超级喜欢他,因为他可以给老师动力,让老师可以教他的动力,就是每次的进步,就是每节课老师讲课他的消化,就是每个标准动作和教学指标的完成,其他孩子学习都有课本,我们没有,从来没有课本,他们的学习是无章可循,但是有一环扣一环,他们彼此都熟悉彼此,他们上课,我们经常听到哈哈大笑,其他孩子唱歌会出现唯唯诺诺,而我儿子会出现连蹦带跳的唱,他们看似随意但是却十分有章法,他们可以通过划拳输赢来决定是学生考老师还是老师考学生,他们会有各种好玩的游戏,每次都十分开心,看似好像没咋地,但是一切有记在了彼此的心里。
开心的原因是,我们不懂音乐,父母是音乐的门外汉,所以对孩子的每一次歌唱我们都是心赏的,我们几乎不知道问题,但是可以听出进步,所以我们可以心赏孩子,对于很多学习乐器的孩子,他们痛苦的原因,一方面是肯定越学越难,另一方面是,父母也在跟着老师学,他们知道对错,他们知道好坏,所以父母看出问题,他们指出问题,而忽略了孩子为此而努力的方面。
反射到学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因为我们懂,我们知道,他们学的东西超级简单,所以当我们看到他错了,我们就特别急于去平去矫正他,告诉他,纠正他,越是告诉他,纠正他,帮助他,我们越觉得着急,这么简单还这么费劲,所以越着急,越不冷静,恶性循环,通过儿子学习声乐,我发现,我不懂,他学成啥样,我都不懂,我不懂了,我就没有发言权,我就不着急了,他自己反而学的挺好,这也映射了很多农村孩子,没人给辅导功课,他们也学得很好的原因,是因为,大人不懂,他们如果想学懂,只能靠自己,如果大人懂了,孩子有了依靠,他们的着急也就转嫁了。
滑冰也是这个道理,我不懂任何一个滑冰的技术,当其他家长在跟孩子讲技术,分析孩子技术的时候,我只要求我的孩子他可以把教练要求的动作做好,认真的完成就行了,他只要会滑了就行了,所以,他可以很好的掌握,当我说他滑得快的时候,他反而觉得可以更快,于是,他就可以展示他所有学过的动作,尽管在冰场上,他依然是一个刚刚起步学习的初学者,但是俨然他已经滑出了他应有的自信,因为他要给我展示,妈妈说我滑的快,我就可以告诉他我滑的就是快,其实这就是他的快乐所在,也是他学到的东西,这次学习练习滑冰,教练下课了,我说我觉得你滑的又比上次快了,儿子居然让我给他计时,他要滑行一周,当我告诉他他可以在两分钟以内走完了,他要继续挑战,一分半,1分20秒,他的兴趣就在此,在这个过程中,他品味教练的动作,感受滑冰的快乐,因为我们不懂技术动作,前葫芦,后葫芦,半葫芦,他会津津乐道的告诉我们每个动作的技术要领,然后展示给我们看,我们只要求他做好动作,快乐享受滑冰的感觉就好了,这就是他学习滑冰的快乐。
反思,他为啥在练习语文写画的过程就很费劲呢,因为我会写,可以帮他画,当我成了懂和会的人,我自然就看不上他的东西了,于是第一次我就出手了,好的,以后,在想放手真的很难了,每次都说放手不管,但是每次都觉得他特别费劲,其实很简单,于是我的不冷静和急躁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也没写出来,我每次嚷嚷着放手不管,结果每次都管,其实很痛苦。
反思这些,我发现如果我们在孩子学习面前如果永远是一个不懂得人,和他一起学习的人,我们永远让孩子感到他学会以后可以告诉我们那种快乐,他自然而然的会学习快乐,自然就学习好了,比如我儿子的数学和外语,我早早告诉他我不行,我需要向他学习,这两门功课自然就学的稍好,而且真的让我感觉我操心的少,而语文,我从来没说我不会,儿子知道我能写,所以他的依赖性就表现出来了,我也觉得我有能力帮他,应该可以辅导,结果,麻烦了,不但我辅导未果,还造成了很多的不冷静的事情发生,而且感到痛苦,其实反过来想想,就是我自以为懂了,会了,就按照我的要求去要求他,然后发现差距,我就着急,其实我错了,关键点错了,我没有把快乐和甜头让他尝到,我让他只是依赖,所以我会不冷静。
通过这些反思和对比,我明白了,面对孩子学习,如何冷静下来,第一我们必须放弃我们的所有对孩子的要求,就是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一切都是要求,其实孩子没有应该做的,他只有他能做的,如果我们可以放弃所有的要求,然后告诉孩子我不如孩子,因为毕竟我学了那么久了,我都忘了,除了比孩子多认识几个字以外我没有能力在辅导他,就这样告诉他,让他知道妈妈没有能力,需要靠他自己,然后我要跟他一起学,让他有种荣誉感,激发他去学习,寻找各种快乐,把自己放低位置,反而效果好,我发现就是如此。
的确,我觉得当我真的这样表示后,我儿子反而他内心知道我不能依仗妈妈来学习,他的数学和外语就是,他会说妈妈说她数学不好,爸爸说让我自己弄,不懂得在问他,不能不会就问,所以我只能自己先做了,不懂得在问,外语更是如此,告诉他爸爸妈妈都不行,他对我们说,我跟老师学,你们不会可以问我,其实这样更好的激励了他,的确是他几乎口语零基础,上小学跟老师学的,没有任何课外班,我觉得课文读得不错。
所以,反思了,以后,我决定语文也这样,告诉他我就是不行,我需要跟他学,比如我儿子笔顺,从来没扣过分,因为他知道我的笔顺全是不对的,的确,现在孩子们学习的笔顺的确和我们那个时候不一样,所以我对他说过只能靠他自己学了,他就从来没错过,因为他知道他没有指望的人,所以我觉得一定要让我变得弱势,孩子才能强势,我们才能看到快乐,才可以更冷静,就是孩子学的再不好,只要他有进步,我觉得就是好的,如果我们弱势,我们不懂,孩子其实每一个小环节的进步,都会让他自己感到惊喜,所以我们没必要用我们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让自己变得不冷静和给孩子很多压力,这样反而没有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