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超级育儿师,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视频,在超级育儿师的一期中,兰海老师指出了,一个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太多了,太高了,妈妈认为他没有要求孩子什么,他说她让孩子学习这些东西,没有想让孩子怎么样,所以妈妈觉得没要求,比如孩子学电子琴,孩子是一种玩的心态去学习,而没有要求的妈妈则不是这个心态,他希望学完了,可以把老师讲的东西都学会,可以学会记谱子,学会弹奏,甚至会安排孩子每天的练习,妈妈嘴上说对孩子没有要求其实她的要求每时每刻都在孩子的周围体现。电子亲课上,妈妈记得最认真,回家妈妈督促的最勤,而且非常严厉,妈妈说是一种态度,而专家一语道破就是我们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其实如果说是一种态度,妈妈只要说一遍孩子去做了就是行了,显然不是,是孩子弹了,还要按照妈妈记录的去做,而且一遍不行两遍,是一次次的提出要求,好不容易弹好了,孩子该休息了吧,妈妈还希望孩子在做,还有包括晚上的学习,孩子已经念了英语,但是妈妈绝对还不够,因为孩子没有做到姿势标准,没有做到态度端正,然后不断地去一个一个细节的提要求,其实这样的表现就是看似对孩子没啥要求,但是要求却处处在身边。孩子非常烦,而且他会觉得自己就像被一只眼睛无时无刻的盯着,没有一点放松。只是我们会认为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们没说啥,我们要求都不过分,是的,要求不过分,但是每天每时每刻的都在规范,都在说,都在提,似乎就可以想象了。
其实,这个事情也让我反思了很多,是呀,我们每个妈妈都口口声声的说对孩子没有过分的要求和过高的要求,但是实际上,我们的要求已经潜移默化的变成了很高的标准摆在我们面前,而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后来,我老公说了一句话点醒了我,他对我说,没有要求就是最高的要求,我们对孩子不是没有要求,而是我们不想把自己当成要求孩子的一个化身去理解,其实每天从孩子一睁眼我们就在要求孩子,而且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标准,比如起床,我们每天都希望他可以不用叫,自己就爬起来,利索的穿衣服,洗漱,其实这是我们的期望和要求的最高境界,显然这个目标已经摆在这里了,我们口口声声说没有要求孩子怎么样,但是我们看到孩子到点还不起床,还在赖床,甚至过了起床时间还没动静,我们似乎觉得他完不成我们的期望值了,于是我们不自觉的去催促他,要求他,命令他,其实显然我们是没有对他有要求,但是我们的行为就在要求他。
但是其实这又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事情,你说作为家长不说孩子,似乎没有一个孩子可以自觉地去学习和练琴或者做我们期望的事情,我们似乎不每天每时每刻的不断地叨叨和对他有个催促似乎就没有啥效果,但是似乎我们天天这样爹爹不休的孩子也没啥改善。、
其实很简单,要求和标准有了,就明确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知道我的标准和父母的要求是什么,然后我们不要再说了,比如起床,我们头天告诉孩子,我给你上了闹表,闹表会闹三次,每隔五分钟一次,第三次闹表闹过,如果你不起床,说明你就迟到了,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安排,三次提醒,完全可以让孩子从睡梦中慢慢的苏醒。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闹表响的时候告诉他第几次就好了,这样就可以解决了我们反反复复催促的问题了。
还有关于学习各种兴趣班,比如学钢琴,学声乐,学各种兴趣班,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可以学点什么,然后希望孩子可以练习,希望孩子可以怎么样,但是我们似乎对孩子又不明确的说,比如很多孩子学钢琴,到最后非常痛苦,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通过不断地练习,钢琴十分枯燥,需要反复练习,但是家长希望他可以弹的老师所教的东西都可以弹出来,甚至希望通过练习可以取得效果,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孩子练琴的时候,反复的批评他的手型,节奏,感觉,其实就是我们的要求不明确,孩子会越来越多越烦,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一节课学完了,在孩子练习之前,先和老师和孩子沟通,和老师沟通是了解我们需要做到哪些达到老师的要求,和孩子沟通就是告诉孩子老师的要求,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把目标明确,比如老师说这个曲子就是练习手指,那么好,我们先告诉孩子,他需要注意什么,练习需要做什么,然后他练习的时候,我们不打扰他,等他练习完了,我们让他自己感觉是否达到要求了,慢慢的变成他自己一种学习的过程。
要不然就像我,用一种玩的心态去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我们真的不想让孩子有过多的压力,我个人的处理办法是,我儿子就上了一个班,声乐班,一开始我的确希望通过这个班改善孩子的气息和说话,希望孩子可以学习一点点唱歌的技巧,而且也是这样和老师沟通的,老师的课程安排也是按照这个要求去设计的,但是通过几次课以后,慢慢的我发现,当我和儿子以一种玩的心态去看待声乐学习,反而让事情变得简单化了,而且学习的效果特别好,孩子每次去上课都对我说,走咱们到老师哪儿玩45分钟去,实际上,我们的确和老师玩,每次上课,老师和儿子都通过捉迷藏的方式为开场,然后大家都非常热情非常高兴的去学习,整个过程,老师也开心,儿子也开心,而且他们中间通过无数的游戏去练习各种发声,各种乐理知识,非常棒!要知道这样的效果非常棒,我的确对儿子学习声乐无要求,我跟老师多次沟通,就是听老师的,听孩子的,只要他们两个可以达成共识,大家都非常舒服就行,所以老师特别喜欢给我儿子上课,因为是双方都全情投入,儿子希望快乐的学,老师就快乐的教,而且非常开心,老师说,儿子的课程是她所有孩子中,授课最多内容给到孩子的,就他们之间这样的互动关系使得他们的教学变得是一种完美的结合,老师教的非常投入孩子收获也最大,而且老师说,他们可以互相规定,比如老师选了教的歌曲,儿子可以反驳,他可以要求学乐理学那些东西,老师也可以随意安排,这样的课程变得互动性更大了,而且孩子得到的更多。在课堂上孩子收获的是快乐,人一旦快乐了兴奋了,学习任何东西就变得十分简单了,一旦对老师和孩子都没要求了,他们的学习状态就是最佳的了,因为他们都可以彼此得到满足。
当我们真的把要求明确了,一切就变得简单了,比如学习,我如果把对孩子的要求明确,我就要求你这个学期,和自己比较,比上个学期进步,多得奖状几张,或者我希望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个什么成绩,然后,我们不在是催促孩子,而是帮助,在他需要的时候帮助他,我觉得这才是效果最好的,而不是嘴上说,我对你没有要求,但是实际上要求一大堆,嘴上说分数不重要,然后自己有非常重视分数。然后,每天大把的时间在叨叨孩子,在说孩子,恶性循环。
所以学到的第一句话是不要比较,闭嘴是最好的教育,学到的第二句话是,把要求明确,然后就按照要求去努力,而不是没有要求但实际要求很高。
所以以后,我要明确我对孩子在任何事情上的要求,要把要求具体化,这样就可以让我和孩子更加愉快的去迎接新的挑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