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原则是我们必须坚持我们认为正确的东西,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今天我感受到了一件小事体现的教育原则坚持的重要性。
不要随手乱扔垃圾肯定是我们做父母的从小就教育的,但是偶尔孩子会随手扔,一般我们也就是对孩子说让他捡起来,或者我们走过去帮他捡起来,在教育他几句也就完了,今天我们外出游玩遇到了,儿子随手扔了一个包装,被爸爸看见了,爸爸让儿子捡起来,结果儿子拒绝了,他不想捡起来,为这个事情爷俩较上劲了。
我作为看客,想看看他们的解决方式,儿子今天不知道为啥,他就是不肯捡起来,爸爸就让他捡,儿子一开始态度强硬,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不要这样,他觉得既然已经决定不捡了,决不能低头捡,爸爸更是坚持原则,给儿子选择,如果不捡起来我们就不走了,儿子还是不捡,爸爸立马停住了脚步,真的是原地不走了,儿子看爸爸如此坚决,有些松动,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双方较量的关键,如果爸爸见到儿子有所松动就放松了要求,儿子就马上能够感觉到,但是爸爸依然没有动,就是告诉他必须马上捡起来,否则就是不走,儿子见状觉得自己下不来台,但是似乎又想找一个台阶下,他找我求助,爸爸跟我说,不能管,我自然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不参与,儿子见求援不行,还是迟迟没动,爸爸马上就给儿子宣布第二个原则,就是如果在他数到3还是没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转头就走,立刻回家,毫不犹豫,儿子见状,还是觉得有缓和,爸爸开始数数,1儿子没动,他开始觉得委屈或者有些感到挫败或者更复杂的感情,开始流泪,爸爸似乎也不管,继续等待,给了两三分钟,开始接着数2,显然气氛紧张了,儿子也知道不捡不行了,在爸爸马上说3的时候捡起来了,爸爸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不松动,儿子似乎觉得有些服气,自己哭了,爸爸跟他说如果觉得不服气,哭,也是立刻回家,不玩了。儿子觉得爸爸一般说话都是一言九鼎,于是不哭了,跟着我们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还说,就扔一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看那边有个老太太还扔垃圾呢,你怎么不说呀,爸爸对儿子说,我只管你,因为你是我儿子,别人的情况有其他人会管,但是你的行为就是由我来管,这个时候,我觉得该给两位都有下台阶了,于是接着爸爸的话茬,说起道理,说道清洁环境需要大家维护,说道清洁工人和辛苦,慢慢的平息了两位的情绪,很快,儿子觉得自己理亏,就不在言语了,自然这是也就过了。
一会儿儿子有拿出吃的,爸爸说你记得如果在随便掉地上或者乱扔,我的处理原则不变,儿子欣然答应着,果然就没出现刚刚的情况,找到垃圾桶扔了,其实,也许今天儿子只是一个轴劲儿上来了,扔了不捡,平时他也许说了就会改善,或者有的时候我们嘴上说着他,手里替他捡起来了,扔掉,肯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孩子似乎没在意必须捡起来的意义。
但是今天,他知道了,在这样的较量中,原则必须坚持,而且爸爸最厉害的是不动声色,不动怒,不行动,只是重复我的要求,我的原则,我的处理方式,你做了我们就完则罢了,你不做就不行,这样的坚持,让孩子慢慢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慢慢的感受到了压力,慢慢的体会了必须要改正,这样的教育是最高明的教育,没有高喊,没有打骂,没有动怒,是逐步给孩子施压,慢慢的告诉他我的立场和原则,慢慢的让孩子逐步把他的理由变得站不住脚,我们的方法就是坚持原则,告诉他你如果不做,我会怎样,足以,其实这个过程孩子一开始还是观望,他真的不动,他不相信爸爸会扭头走,但是一旦他真的坚定的扭头走了,孩子毛了,恐惧了,他知道了严重,马上会有所改变。
其实在很多游园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妈妈,都是在前面大步流星的走着,后边跟着一个哭哭啼啼的孩子,但是孩子即便是哭,他也跟着妈妈走,肯定是迅速离开他可能得到胜利的战场,这个方法十分奏效。可以有效地扼杀他的无理坚持,比如当众要吃要喝,比如撒泼打滚的要买东西,比如毫无理由的犯不该犯的错误,比如说胡搅蛮缠不讲理这样做都可解决。
其实教育的门道真的是太多了,我真的需要好好学习学习,我平时真的只弄了一个皮毛,真的需要很多地方脚踏实地的执行,如果今天这个事情换了我,我会叨叨我儿子几句,然后也许会顺手帮他捡起来,然后嘴上说,你看你怎么搞的,瞎扔,多麻烦,下次别这样了,讨厌等等的话语,这个很正常,小事一桩,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效果和警示效果未必有爸爸的处理效果好,也许我那么处理儿子根本不记得,说不定下次他心情好,找垃圾桶扔,他心情不好,或者没意识到随手扔垃圾的事,就会再次随手扔,而这的情况,如果从一开始的放纵到最后可能成为无意识的行为了,习惯了,那个时候我们在说,估计就无效教育了。
所以坚持原则很重要,就想在学习中,我们一开始帮助孩子学习过程中,也是,他总希望可以讨价还价的少学,少做,或者不做最好,但是如果一旦我们的要求标准放松了,孩子就会有机可乘,所以高标准严要求这句话太正确了,只有这样在细节上的重视,才可能换来好的成果。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家长真的需要坚持我们原则,不能一味的迁就孩子否则真的就是溺爱了,我们可能是无意识的溺爱,比如孩子一哭一闹我们就心烦了,就软了,就改变了我们的原则,这样就是让孩子一次次的体会到快感,体会到了对付我们的办法,反正我一哭一闹或者要么就是耍态度不讲理,或者找各种理由,因为他也在坚持,坚守着他的阵地,他也不愿意和在我们的较量中输掉,所以他会对抗,才会出现孩子不听话,他跟我们犟嘴,恨不得我们说一句他有八句等着我们,激怒我们是他们最大的快感,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没啥作用,真的有用的教育方式是讲理,讲原则,挫败他们的一种孩子想当家长主的锐气,很多孩子在青春期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逆反,就是他已经习惯于再和我们一次次的较量中,我们被激怒以后他们内心获得喜悦的快感了,一种心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成就感就是能够把成人给激怒,他们感觉满足,所以才有太多种,你说东他说西,你越让他做,他越不做,你越不让他做他越做的情况,我们每次都被气得火冒三丈,但是过后,又像三孙子似地伺候人家,可不是被孩子掌控了吗,掌控权就这一天天的被孩子们掌控一旦有一天,失控,就是彻底的逆反。但是等他长大了他这样的感觉和快感也逐渐消失,还会觉得挑战我们已经毫无意义,他开始挑战社会各种,所以这些都是他们成长历程的一个心理发展,因为在孩子眼里,父母的权威是对他们来说罪不可逾越的大山,如果可以把我们弄得只有暴怒的方法对付他们,他会觉得特别刺激,但是如果一旦我们是特别克制,理性的家长,特别可以看明白孩子这个心理,我们就不会和他硬碰硬了,就可以做到坚持原则,讲清道理,给你改正的机会,但是让你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的叨叨和生气暴怒。
其实,很简单,想想我们自己小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总是把父母激怒,然后觉得虽然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是似乎,我们内心深处,无意识的感到快乐,其实很正常,但是让我们能够记住的经典案例,除了真的特别重重的责罚和无意中一两次父母坚持原则讲道理我们才记忆深刻,但绝大多数父母的责骂我们似乎都忘了,但当时肯定是有一种莫名的快感的,因为挑战权威的胜利感是让我们感到兴奋地。
记得施钢老师说他教育孩子的一件事,孩子偷拿了姥姥随手在家里放在桌子上的买菜的零钱,去买好吃的,全家人为此都气愤,也好好说教了孩子一顿,但是施老师认为这是一件品德的事情,随便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品德问题,他认为一般的说教不足以让孩子记住,于是他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惩治,这是他认为必须做的原则,让孩子在家门口站15分钟,任凭家人求情和孩子哭闹他也必须坚持完成这个原则,就让孩子在大门口站了15分钟,结果孩子记忆终身,他再也不敢随便拿放在桌子上的钱了,见到妹妹拿,他还提示妹妹不让拿,不能随便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孩子才4岁,但是这个事情对于施刚老师和孩子都是终身的记忆,这就是教育,坚持原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