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开学已经半个月了,课本是我们每天必看,必学,必读的工具,很多家长都忽视了我们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武器课本,其实翻开孩子们的课本的确太简单了,几幅画,几句简单的点评,实在没啥好看的,但是通过儿子的学习和讲述,我才发现,原来课本的奥秘是这么深奥,原来孩子们学习和掌握的知识都在课本中体现,都在老师讲课过程中体现。
真的是每张图都有内容,真的是蕴含着太多的道理和思想,其实我们真的好好要帮助孩子很好的理解课本,而不是给他孩子们去弄过多的课外的东西。
举个例子吧,这是儿子今天学习的数学课程,快乐的午餐的几幅图,乍看上去非常简单,这几幅图,到底说明了什么呢,老师是怎么给孩子们讲的呢,其实真的是奥秘十足,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们给孩子的辅导就是数数松鼠,数数盘子,碗,勺子各是多少,然后知道谁多,谁少,这个也太简单了估计三岁的孩子也会这些吧,但是对于一年级的要求显然不可能是这样简单的,今天老师给他们引进来一个概念是一一对应,什么是对应,老师通过图讲解告诉了孩子,儿子给我解释,对应就是找到一样多的东西,不多不少的对应上,我们怎么判断两个东西相同,如何操作,如何在很多物品中很快的掌握数量的多少的情况。老师告诉孩子们如何做,先数出所有的物品,然后采取实线相连的方法,去对应,并且告诉孩子们如何去做好对应,如何数数,怎么做,一一对应意味着所有的物品是一样多,那么一样多的数学表达方式是什么,也就是用a和b表示,任何物品,就是把具体物品抽象化,让孩子们理解图中的画可以是任何,可以是松鼠,可以是兔子,鸭子,可以是盘子,可以是碗,筷子,任何东西,这样表示就可以抽象到a和b表示,然后表达是一开始是具体的物品什么和什么一样多,比如图片上就是松鼠和盘子一样多,接下来反复练习几种图形,一一对应,总结出如果看到数量相同的物体,可以表达成a和b一样多。其实慢慢的抽象的概念就出来了,以后初中学习的方程等抽象的概念其实在小学一年级就已经灌输了,只不过到了以后发现我们不会做题,才发现我们没有把具体化的东西抽象化,其实真的是我们的基础没打好,其实真的是每节课都讲述了很多东西,太多思想都通过一点一滴的渗透告诉孩子们了。
那么可以以此类推,老师会引入多,少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多少,然后如何表达多少,反复会结合书出练习题,反复练习。

下图表达多少的含义,同时通过把所有物品放到一起可以组成最多,最少的概念,告诉孩子们最得概念是必须在三组以上的物品才可以产生,孩子自己会回来把老师说的很多有趣的例子讲给我们听,真的是非常好

下图说明的是一一对应的含义

其实,一节课,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就是他们学到的,如果我们可以每天通过孩子的表述,知道课本中一幅图的含义,知道每一个图老师的讲解和诠释过程,足够了,其实每天能够帮助孩子把课本看会了,看懂了,看透了,真心说,孩子是学明白了,他的学习效率是非常好的而且肯定是有效学习,根本不需要我们在给他们补习什么了。
开学到现在,老师每天都会让我们反复的听听孩子们讲给我们听,其实听的真的是这些图里面蕴藏的内涵,如果这些内涵都明白了,真的是题目千变万化,但是宗旨万变不离其宗,老师告诉了我们方法,儿子反复跟我们强调的是老师的思路,他的思路,其实这些不就是最有效的学习吗,我每天都听孩子给我讲述,收获真的很多,我其实也跟着学了很多很多,我们解释不清楚的东西,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们可以帮助他分析课本上的内容和老师讲述的内容,慢慢的让他把老师讲的变成自己的,这就是学习。
今天儿子说了好多老师由图引深的东西和内容,其实他自己的思路已经被打开,在遇到这样的题目,无非就是图形变了,题目根本就是一样的,孩子自然觉得简单和理解,其实一年根本不用上思维,帮助他们能够学会听课,学会理解老师讲课的内涵,比上思维,比上辅导班重要的多。
想想,老师45分钟,肯定不会废话连篇,肯定是将精华,讲方法,讲思路,讲方法,如果我们不去紧跟老师,真的是得不偿失,所以如果可以请好好的品味课本吧,课本编写真的很严谨,很好,很有内涵,但是这些需要孩子,老师一起去破解,而不是简单的图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