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幼儿园要毕业了,我也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上幼儿园的一些经验,一是写给自己的一个回忆,另外想帮助更多的父母可以借鉴。
今天我想说说“如何做一个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老师愿意和什么样的家长沟通呢,很多家长都觉得老师拒人千里之外,不知道如何沟通,要么怕老师反映自己孩子的问题,或者又觉得自己和老师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但其实心里有很多问题想问老师,特别想了解孩子的情况,矛盾的心理,到底如何做一个会和老师沟通的家长呢。我个人觉得三年以来一直和老师沟通的不错,有以下一些做法:
第一,想沟通的前提是我理解老师,我肯定老师,特别是在小班刚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渴望和老师沟通的情况下,我们的沟通基点是感恩老师,感受孩子的进步,就是回家发现孩子在某个方面有进步了,第二送孩子的时候,如果有机会,就和老师表达,孩子自从上了幼儿园有进步了,会比如自己洗手了,自己吃饭了,懂规矩了等等,你这样给老师反馈,老师会觉得有成就感,而且他会觉得你是一个特别好的家长,观察到了孩子的进步,而且特别了解幼儿园的规范,配合老师,这样老师对你的印象就会很好,然后,慢慢的老师就愿意跟你说了,比如我跟老师说:“儿子,最近可有规矩了,洗手六步洗手法,还回家教我们洗手呢,而且在幼儿园吃饭都自己吃,在家也让他自己吃……”这样和老师一说,老师肯定会跟着说:“不错,孩子进不了,我们在幼儿园里还有好多变化呢……”这样有来言有去语的就可以了解更多他们在幼儿园的规矩和事情,老师肯定会说不光洗手方面有要求,包括吃饭,念儿歌,玩游戏等,我们就会更多掌握他们大体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然后配合老师抓孩子,正好也可以跟老师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小班初步建立沟通的一点技巧。
我们一定要不断的通过和孩子的沟通及时掌握幼儿园的动态,而且还有和老师不断的了解幼儿园的一些训练活动,比如最近画画了,可以在表示孩子提高了的同时,问问老师我们在家里还要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这样老师就会跟我们分享他的一点点心得,而且也是不错,老师会说让孩子回家怎么样画画。
通过沟通,我了解了小班到大班的画画,幼儿园的训练过程和训练目的及要孩子们掌握的水平,就说画画,比如涂颜色,小班的时候要求不要涂颜色在边框内涂颜色,不要涂颜色出边,而且注意自己选择颜色搭配,训练孩子色彩搭配,比如红太阳,绿地,这个过程是孩子对颜色搭配的一个过程,是一种审美意识的培养,同时也是大动作的要求,不要求太精细,和多家长认为孩子就瞎涂,涂的乱七八糟,觉得没意义,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个过程,恰恰忽视了孩子对色彩的一个初步的搭配认识的过程,太多的家长期望小班就能完成独立作品,而忽视了最基础的东西,而中班要求画画沟边,让孩子精细,了解画的构图,勾黑边是中班的要求,这个时候,孩子们已经可以很好的完成在构图范围内的涂色,而要注意的是构图,大班要求创意,自己设计,这样的一个画画的过程,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如果我们不了解,就会觉得幼儿园画的一点不好,不如外面交钱学习,其实通过和老师沟通,不断的了解孩子画画的一个过程,我才对儿子的每幅作品都有所了解,知道他的绘画过程,知道他每幅图画练习的什么,所以不再纠结画画技巧问题,而关注了他的思维培养过程,同时对孩子画画分析,鼓励孩子,关注孩子,小班时候涂颜色,关注颜色的搭配,图画的好看,到了中班关注整体沟通,边框,大班则是创意,这样我们就能很好的根据幼儿园的教育掌握孩子在绘画方面的一个进程,同时我们也可以掌握孩子随着年龄发展对绘画的要求。
其实很多孩子都在包课外班学画画,但是很多孩子学完了,是技巧上面很有进步,但是创意和创新,畅想很缺乏,原因是我们过分强调了画画的技巧,而忽视了孩子们画画本身培养的孩子们的一个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而幼儿园每年对画画的要求不同,恰恰是根据孩子发展而定一个绘画过程和思维培养的过程,如果可以理解这个过程,通过和老师沟通了解到这个本质,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提高的是思维能力,我们似乎就不会太过分纠结,自己家孩子画画不如其他孩子了,因为当你看到其他孩子的画画的时候,只能说他是画画技巧不错,但孩子的思维过程的培养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看出来的。
第二和老师沟通,不要强调自己管不了孩子,孩子太淘气,不听话,什么学习不好等这样的话,一来老师会觉得你教育无方,二来老师会觉得你是他的家长你都管不好,难道我就可以管好了,我也只能尽力,但是你都把责任推给我,我也不见得可以解决。第三,老师会逐渐强化你孩子不好的印象,影响孩子。所以和老师沟通不要强调自己家孩子的不好,这点还是我们班老师给反馈的,因为儿子哪儿会刚上幼儿园说话不好,我就反复强调跟老师说,希望老师可以照顾,后来和老师熟了,老师反馈给我说不要反复说孩子说话不好,一来这样的说,孩子肯定有感觉我妈妈在意我这个缺点,他会有不好的感觉,而且过分纠结,不利于我看到他的进步,二来,老师也不太爱听这些不好的,他们希望家长反馈孩子的进步。我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再也没提过儿子说话不好的事情,主动和老师说,儿子每天说话有进步,还念诗给我们,念儿歌给我们,然后从老师那里了解他们学的儿歌名字,回来下载,晚上和孩子一起念,慢慢的特别好,儿子很快语言发育就飞速发展,特别好的效果。
后来跟老公沟通,老公也是老师,他也会这样,他总是说,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不听父母劝,他虽然劝慰父母改善,但是实质他会认为很多问题在父母,父母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一味的抱怨,真的没效果。
第三,慢慢的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老师可以主动跟你建议你该如做解决自己孩子存在的具体问题,就是随着和老师沟通建立,慢慢的老师会给你建议如何改善你孩子的不足,这样会有的放矢的改善,比如我们上大班,儿子念诗,上下点头念,老师觉得是朗诵的一个大忌,就主动找到我,跟我沟通,建议我改善,而且会跟我建议怎样做,这就是最好的,其实我们如果能够少抱怨,多听老师说,老师可以给我们很多建议。
第四,无论自己对老师是否满意,都要站在理解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了,一定要首先肯定自己孩子还是有问题的,给孩子做工作,化解孩子对老师的怨气,告诉孩子一个老师每天从早上7点多到晚上5点多,看三十多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可想而知工作量之大,老师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疲倦,加之孩子的不听话老师肯定会有情绪,让孩子理解,然后跟老师谈,表达老师管孩子是对的,听听老师说,如果不是特别原则的问题不要纠结,尤其不能自己的孩子一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我们就怒火冲天,冲着老师来了,那么肯定吃亏的是我们自己,因为毕竟我们的孩子每天还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上,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老师如果批评了自己的孩子,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表达自己也配合老师教育了孩子,希望老师可以感觉到,老师通常不会存心跟孩子较劲,往往较劲的原因是老师跟家长反映孩子的问题,家长熟视无睹,或者觉得老师多事,慢慢的老师会带情绪,如果老师发现问题,我们及时配合及时沟通,改正了,保证老师,孩子,家长是三赢的局面。
中班的时候,我儿子有一天就是不画画,而且一笔不画,老师多次提醒,还是不画,他就逆反,闹脾气了,老师批评了他,估计那次老师态度也不是太好,因为老师跟我告状的时候说了,儿子很委屈,但是这件事我们的处理
此事的时候,我们教育儿子,了解儿子怕画的不好挨说,他说其他孩子画的都好,自己画的不好,我了解这个原因,给他讲明白了道理就是态度与水平的道理,画不画是态度问题,画好画坏是水平的问题,这个道理说清楚,孩子明白了,然后跟老师说明白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让老师配合鼓励孩子,很快孩子就没事,三年中,我们就因为这一件事情被老师批评,而且这样的过程,使得以后,儿子再有其他的不足的时候,老师注意了方式方法,主动跟我说,比如他双脚跳不好,老师私下跟我说,他们如何协助儿子练习,希望我怎么配合,这样慢慢的儿子改善了很多,其实这就是沟通的效果,老师对我儿子特别好。
其实,每个家长都有每个家长的沟通方法和模式,我只是总结了我自己的一点点心得,希望每个家长都可以一个和老师沟通好的高手家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