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教学反思
(2014-05-29 17:04:37)
标签:
教学随笔 |
分类: 教学反思 |
真情体验,还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
在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进行了小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的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边学习关于欣赏教学的理论知识,边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以便积累更多、更好的欣赏教学经验。在实践过程当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缺乏教学经验的我总是持着不相信的态度,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叙述的语言过多,担心学生理解不了音乐,要求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要有整齐划一的感受与见解,是下面这节课改变了我错误的观点:
《小象》是人音版音乐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欣赏曲目,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的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在一年一班上课的时候,我首先讲述了乐曲表现了怎样的小象,特意为乐曲做了解释,再请学生听音乐,之后提问:你感到小象在做什么?结果孩子们的回答几乎一致:在玩耍嬉戏。在一年二班上课的时候,我省去了对乐曲过多的解释,直接切入:请同学们欣赏管弦乐《小象》,说一说小象在干什么?听后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刮目相看:小象在喝水、小象在唱歌、小象在跳舞、小象在打滚、小象在快乐的走路、小象在妈妈身边玩耍------多么精彩的想象!
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学问题,而是音乐教育观念的改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当成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才能改变那种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具体体验的单向方式,才有可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这才能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