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招呼亲子关系理解路遇育儿 |
分类: 亲子学堂 |
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我发现孩子到了三岁以后,就很少愿意见人就问好。腼腆,陌生,甚至是敌意,让他们不愿意在第一时间向别人表示自己的友好。所以往往出现以下尴尬的场面,路遇一熟人(邻居、同学、同事、朋友、亲戚,甚至是领导),可孩子却用不友善的眼光看着对方或者根本不理不睬,死不肯开口打招呼。这时候的大人,除了感到尴尬外,真想好好“教训”这么不懂礼貌的小屁孩。你说,这在家乖乖的,怎么转眼就成刺猬了呢。
可等心平气和的时候回想这件事,也许孩子的表现是最内心的,凭什么要我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这些人只是妈妈的熟人,和我没关系;还有,有时候是我不开心、甚至刚犯了错的时候,你们大人如果此时也想躲起来不见人,可为什么要求我必须笑脸对人。这些理由,孩子写在了脸上,大人藏在心里,将心比心,理解。
是啊,就算是和人打招呼这么件简单的事,如果只是一昧地要求孩子做,也许孩子这面镜子里照出来的就是不愿意。只有当孩子身边的最亲近的人怎么做,孩子慢慢也就怎么做了。简单的打招呼,人与人之间平常的沟通,我们有时候做的也不到位。勿以善小而不为,当随路碰到哪怕是幼儿园的保安、小区的保洁,和孩子一起快乐的向人打招呼,这样的言传身教,我想,比一昧地要求强上多倍。
曾经写过《养个孩子也能修身养性》,面对孩子这面镜子,照出的是自己,被理解的应该是孩子。
还记得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孩子由笑到哭的转变,通常都由小伤小痛引起,而父母们常常在此产生误解。他们会说:“你没有真的受伤。”孩子或许真的没有受伤,或是真的小题大做,但这才是重点。孩子利用轻微的受伤,作为释放过去情结的机会。或许这些眼泪是上一次他伤得较重、而你正好不在身边时留下的,或许他觉得一定要身体受伤,才能理所当然地被你安慰和拥抱。不管是哪一种原因,你只需要爱他、抱他,对他释放的情绪表达安慰和接纳。他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才有这样的安全感。
理解万岁,我们也曾是孩子,在陪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会被孩子一尘不染的纯洁所感动,哪怕那是歇斯底里的哭,无理取闹地坏,还是一眼被看穿的小伎俩。所以,孩子,既然你踮起脚尖也不能够到我,那就让妈妈蹲下来,这样的对视,我想你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