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二胡人生至乐

(2025-09-08 13:29:54)
分类: 散文.游记
学二胡人生至乐



             有人问我,你学二胡有什么用?其实,我也搞不蛮明白。我只能告诉你:我拉二胡,大概率不是为了名或利。可能拉二胡只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而已,在宛转悠扬的音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丰富退休生活,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幸福感。只是为了有能力用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已的晚年。也可以说学习二胡也是生命中一场修行吧?但是,您可千万不要问我:山水先生,你的二胡演奏水平一定不错吧?羞于启齿,我可不敢恭维自已。实不相瞒我的演奏水平还处在“杀鸡碾米”阶段。当然啰,这仍然不妨碍我对二胡的衷爱。

         我认为:只有二胡是人生中最忠实的伙伴,是灵魂的倾诉者,只有二胡才能理解人内心的喜怒哀乐。二胡的音乐能纯洁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灵魂。二胡的独特韵味最能诠释人生,二胡音乐是灵魂的归宿。当一个孤独的灵魂在世间漂泊,二胡是唯一能靠岸的港湾。每一次拉动弓弦,都是心灵在寻找栖息之所。我这样富有诗意和专业性的语言评说二胡,是不是太‘高大上’了?信不信由你。

         烦闷了,二胡弓弦一拉,一段如泣如诉的曲子,一腔倾诉衷肠的音符,给人一种深邃的美感,把情绪的氛围直接拉得暴满。那悠扬绵长的琴声拨动着人的心弦,能瞬间驱散心中的阴霾,秒甩忧郁或烦脑。这神奇的玩意儿,是秒变心情的魔法棒,它的魔力就在那短短几秒间,用音符编织情绪的魔法,能把焦虑瞬间化作平静,若说二胡是世界上最快的情绪开关,一点也不为过。

         快乐时,当指尖触碰琴弦,手指在琴弦上下滑动时,音符如泉水般流淌出来,如同仙乐般的美妙,只觉得它把浮世景物渲染成了一幅画,红尘世界氲氤芳菲,心底的情绪汹涌。一曲荡气回肠的乐曲,欢快旋律的就在心底瞬间升起。比茶解压,比酒更爽快,比情话暖心,比‘万艾可’还管用。它使人‘多巴胺’飙升,快感来得就是那么真接、那么干脆。大有让人“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的冲动。

          音乐是人内心的画布,只有二胡才能帮人绘制出独一无二的音乐画卷。平凡的日子有了它,生活不再单调。每一次拉琴,就开启了一段心灵的对话。它轻轻一响就能改写我当下的心情,当灵感的火花在指尖跳跃时,它似乎不再只是乐器,而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它比谁都懂我。想哭,它陪我哭;想笑,它陪我笑;想疯,它陪我疯。我根本不用去琢磨指法、弓法,琴弦它自己就往我的指尖上凑,心有灵犀似的,可谓是‘人琴合一’。而有人说:“演奏者需要通过长期修炼,超越技术层面,心手相应,有着刚柔徐疾的风采和轻重强弱的神韵,方能达到这可遇不可求的‘人琴合一’的至高境界。”而我说:哪有‘咧闷’(这么)玄乎?‘人琴合一’就是把二胡当知音、当红顏知已。不用有多牛X的演奏技术,也无需娴熟技巧。说白了,就是能和我一起‘嗨’,就行!

          学二胡就像人生装了个外挂,有了解锁新技能。现在拿起二胡就是在给未来的自己存健康,存快乐,存底气。手指逐渐灵活,耳朵愈发敏锐,心灵与音乐深度的交融。据专家说:“学二胡能解决人80%的精神和心理问题。拉二胡,大脑前额叶皮层活跃度飙升23%,认知与情绪调节更出色。音乐是生命能量的流动,演奏乐器时多巴胺分泌增加3倍,天然的抗衰老。”嗯,是的。二胡才是隐藏的抗衰神器。它能治愈拖延症,能协调身体能力,能锻炼反应速度,增强记忆力,是情绪解压的神奇钥匙。当我拿起二胡,那些烦恼瞬间烟消云散。音乐的旋律能穿透心灵,带走疲惫,留下泪记。释放压力,找回内心的平静。音乐养生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早有记载:“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以音为药,药疗于心。要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学二胡是不二有选择。

           在平凡无聊的日子里,当我怀抱二胡时,便握住了穿越孤独的船票。在二胡的声波里与孤独而璀璨的灵魂共振,唯有琴声能同时抵达过去与未来,唯有琴声能同时拥抱欢笑与泪水。二胡正在成为我生命中最忠诚的情感倍伴。所以,我学二胡这玩意儿,从不给自己加压,也不要那些专业的练习。说白了,就是拒绝机械高频的苦行僧式训练,拉的开心才是正经事。在闲暇的午后, 一柄二胡,一杯清茶,独享静谧好时光,品味生活淡雅香。以远离浮躁的心态,拉一首让自己微笑的曲子,远比拉10首让人喝彩的乐章更有意义。活在当下,忘记过去,不念未来,只沉浸于此刻的旋律。因为最美的旋律,永远是为自己而鸣响。二胡是我一生的灵魂伴侣,当我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个个离我而去,在人生这趟旅程中,它会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着我,拥有这样一个灵魂伴侣,今生何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过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