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聆听讲座如沐春风 茅塞顿开收获颇多

(2012-08-02 21:50:40)
标签:

四川师大

学习

语文

骨干教师

张冬梅

作文教学

体会

杂谈

——聆听张冬梅老师《我的作文教学之旅》讲座有感

海南乐东思源实验学校  耿仁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形式之一,写作教学也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走出一条新路。传统的作文教学很难启发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必须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以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新欲望。7月16日下午,我们聆听了成都市石室中学张冬梅老师的讲座《我的作文教学之旅》,聆听了张老师对作文教学的独到见解。

    张老师从自己的写作经历和情怀谈起,从“山雨文学”谈起,讲述了非常先进、独到的观点。让我懂得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如何鼓励学生说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如何创新作文构思,如何创新语言表达,如何做好作文讲评课,习作的设计与处理等等。通过学习,我有几点感悟:

    一、什么是作文的个性化感受

    所谓感受,通常是指接触外界而得到的认识、体会、领悟。把这种认识、体会、领悟,用恰当的语言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谈感受。从角色形式上看,感他人之所未感,言他人之所未言,你的感受就区别于他人,拥有了你的个性,你所谈的便是个性化的感受。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作文

    1、让学生“爱上作文”。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爱上作文”的时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乐于表达,增强写作信心。现行的作文教学,教师对作文的要求定得过死,学生很少有自由。虽然新课程标准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作了改变,但中心明确,思想健康等要求在大多数语文教师心中已是根深蒂固,学生也摸透了老师的心思,为了得个高分,他们煞费苦心地编造出一些“思想健康”的内容,说上几句“漂亮”的话语。所以,我们的学生--哪怕是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也很少有喜欢写作作文的。

要让学生“为感到自由和欢乐”而写作,就应该去掉套在学生头上的枷锁,让他们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畅快琳漓地抒写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要动不动就讲文采,讲构思。要以内容上、形式上、数量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如平时说话一样的轻松,愿意随时把自己的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写下来。在初中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

    2、让学生“爱上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要注意改变过去一味躲在教室内模仿范文,套用“路子”,闭门造车的做法,打破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引导学生走进田野,亲近自然,积极投身到校园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中去拥抱生活,体验生活,加参生活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为民服务等有意识的社会实践,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多角度的观察,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敏锐的感觉,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并通过日记、写生记录本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积累写作素材和灵感。

    3、让学生“爱上积累”。

    从积累入手,还作文以养分,俗话说“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作文教学要注意构筑读写整体,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广泛地浏览文学、科学、历史、地理等有益书籍,扩展阅读面,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认识,了解、领悟常用的表达方式,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要注意引导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词句,积累语言材料;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能通过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通过积累,丰厚知识、文化、语言的储备,让作文根植于沃土,得以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一句话,就是运用个性化的话语,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去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淡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好个性化的审美情感。这样,学生在作文中记录下来的,将不再是贫乏的情感,不再是雷同的事件和干瘪的套话,而是一种心灵之声的交响曲,展现着生命的风采。

    讲座中,张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她写的《用爱和智慧引导特别孩子的成长》《当花儿早开时》两篇论文,散文《青葱岁月,渐行渐远》,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震撼,使我们懂得了榜样的重要意义。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引领学生。特别是她的《当花儿早开时》,它揭示的是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张老师没有粗暴的去干涉学生,而是用爱心慢慢地去引导孩子,理解孩子,体现了教育无痕的理念。她用极富感染力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声调,再配深情的讲述,把我们带进了她的班级,她的课堂,她的问题学生,她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在她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老师们个个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她的讲座,让我们如沐春风,驱散了职业带给我们的一些倦怠,我们听得很真诚,很投入,很尽情,很自然……  

    我想,张老师精彩的讲座,源于她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她出色的创造才能,更源于她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深沉的爱。感谢张老师,感谢这一缕阳光带给我们的温暖!让我们像张老师那样去生活,去工作吧,做一个健康、自信、快乐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