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快乐合作跑》体育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与体会
(2014-10-01 00:43:06)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小学体育公开课《快乐合作跑》课堂教学的案例,这是我参加我市体育公开课学习研修活动中的一节课例,下面分析一下这节课
第一环节:
课的开始学生听音乐节奏跟老师一起完成热身操的练习。学生有节奏的练习,而且动作熟悉。这一过程学生较有兴趣的完成。现在很多老师使用音乐进行热身活动,代替了过去的四个八拍同一动作的徒手操,使得热身部分学生的兴趣指数大大升高。
热身部分的游戏:大鱼网给基本部分的教学做了一个铺垫,先是游戏中合作,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能用到合作跑,如何能更好的与他人合作跑,从而引出主要的学习内容。
第二环节:
首先我看到的是师生示范两人合作走、跑,接着是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由开始时的合作走过渡到跑,并且是在老师框出的一个范围内练习。持续几次后,先到的同学会先把手高高的举起来。而有的同学为了抢快,两个人的合作变的不和谐,就有小组摔跤了。这里,一是我觉得练习范围小了,练习的方式不再是直线;二是有往返的动作,给学生的合作练习增加了难度,但这里上课的老师并没有考虑到这点,而只是要求合作跑的速度,给学生在学习的的过程中产生了练习障碍和心理障碍,不利于学习与掌握。
练习几次后,老师分组让学生熟悉口诀,然后在根据口诀的提示进行合作,多次练习后,进行小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听见有的小组再口令“1,、2,1、2”的练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验。
这一过程是基本部分的教学,上课老师采取的方法是示范(师生)-尝试合作(2人一组)-示范(生生)-探究(口诀)-合作-竞赛。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体会,虽然学的也不错,但我发现学生的合作伙伴一直都是同一个人,然后直接过渡到一个小组很多人的合作与竞争。合作伙伴的单一性,过度的直接性,我想不能直接证明学生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如果稍微改变一下合作的对象,体验与不同人合作的经验,然后相互总结一下,什么样的方法能更好的与他人合作呢。我建议改变教学策略:找朋友1(两人合作)—找朋友2(不同两人合作)—探究(不同与共同点)—探究口诀—找朋友1(再次合作)—找朋友2(再次合作)—体会两次合作的进步与成功。但两种教学策略比较起来,我觉得后一种方法能使学生学的比较感性兴趣,积极性会更高一些。
同时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动作,而且也促进了智力的发展,表现在记住同伴的姓名,记住和同伴一起学习的方法与体验,并通过对比性的合作促进协调合作的养成。改变了单纯说教的僵硬方法,杜绝了强迁的教学行为。
第三环节:
“彩虹伞游戏”实际就是合作的延伸,选择多人一组抓住直径2米左右的伞边参与游戏。第一轮教师提示学生用“红、黄、绿灯”合作跑的形式体验合作圆周跑的速度,第二轮和自己的伙伴一起接住抛过来的沙包。最后和同伴一起进行合作用伞抛接沙包的游戏。
这时你会发现整节课偏向于合作,而跑的分量相对较少。从开始的两人合作走、跑、往返跑、圆周跑、变向合作跑。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因为天气下小雨的原因,学生的活动也随之受到影响。我建议游戏可以这样做:既然使用了红、绿、黄灯的游戏,可以将游戏设定一个交通类的合作跑的游戏,从(绿灯)起始点到达目的地(红灯),只要一条直线就好。黄灯准备,绿灯行,红灯停,并可以通过计时的方式,来考察速度。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老师评价的结合再次进行游戏,从而体验到合作,体会到成功。
课堂的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尽可能安排的练习能体现出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尽可能的、尽快的活动起来;所以在围绕练习的时间内,增加练习密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动起来,因此,分组的、变相的练习方式和方法要尽量的靠近主要内容掌握的方向。以身体练习为载体来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是我们体育课特有的功能。一节课拓展出更多的教育内涵,能通过体育课来加强交通安全的意识,也是以学生为重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