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掀髯一笑O
掀髯一笑O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17
  • 关注人气:5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谣言止于“智者+”

(2016-10-26 07:40:00)

谣言止于“智者+”



 □ 严辉文



日前,不少湖北人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段短视频,配文称“武钢发生大游行”。后经警方证实,视频内容系潮汕地区“拖老爷”民俗活动,与武钢无关,而造谣者容某某已被行政拘留。

 

像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网络副产品,自从互联网时代到来,网络谣言就与网络资讯相伴而生。甚至于有时竟藏身于热闹网络资讯中,让人防不胜防。

 

对待网络谣言,人们很容易想起那句古话,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似乎只要人们多动脑筋,谨慎行事,就能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调动个人的智慧,俨然治谣之不二法门。

 

然而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并不那么简单。或许比较麻烦之处正在于,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不是智者。看一看每天的微信朋友圈,就会发现两大问题。一是如果谣言就是经不起历史和现实检验的非真实性言论的话,那么朋友圈资讯到底有多少东西经得住考验?二是如果进行一下个人智力自我评估的话,又有多少人会认为自己不是智者?

 

似乎许多人都有一种特别坚挺的“智者自信”,而网友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智者,又很容易与一个人的学历头衔、社会地位、知名度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之类搞混淆。事实上,一个人的言论是否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检验,有时甚至于与其个人地位、真实智力状况未必是一一对应的,更何况智者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除了出于泄愤、报复等缘由,故意造谣、刻意传谣者之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些谣言制造者、传播者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并不是那种喜欢谣言的人。有些人甚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堪称智者,或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具备一定权威,但到了网上却未必拎得清。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相当学养、相当辨识力、相当思想判断力的网络资讯,很多人也容易坚持“智者自信”,凭经验行事,甚至于凭转发率、点击率、赞赏率之类来作判断依据。或许这种“智者自信”,正是网络资讯真假并存、芜杂莫辨、谣言暗伏的原因所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坚信有图有真相。而如今的网络谣言大抵是有图有视频的,许多造谣者远比普通网友精于网图的嫁接之道。比如“武钢大游行”谣言是有图的,2016环中赛“武汉新洲赛段选手受伤”也是有视频的,抢眼看起来简直具备某种“如假包换”的真实性,看了这样的图,许多现实生活中充满智慧的人们,有时竟会变得“图样图森破”起来。不是事后权威媒体曝光,一些人哪里会想到网络资讯中会有那么多的谣言陷阱呢?

 

在网络时代,谣言更应止于“智者+”。何谓“智者+”?就是要超越那种既定的“智者自信”,反过来想想,某些暗含谣言的资讯发布者或许正在卖弄智商,正在试图绕晕我们,当此之时,我们不妨暂时放弃“智者自信”,假定自己“智商余额不足”,先冷静充电,再来判断之。

    

   1026长江日报长江评论: http://cjrb.cjn.cn/html/2016-10/26/content_556803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