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做“学霸”再来创新也不迟

(2016-05-18 09:33:16)


先做“学霸”再来创新也不迟



严辉文



  近日,武汉大学经管学院的一个“学霸寝室”在该校官网上火了。4名室友3年拿了8万元奖学金,在全校可排前3名,而且他们承担的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也很出色,目前4“学霸”已都成为国内名校准研究生。

 

时下比较推崇创新创业。社会和学校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许多大学生树立雄心壮志,要闯下一番事业。受其影响,甚至于在校大学生一心以为鸿鹄将至,心有旁骛,废书逃课者也不乏其人。这是浏览校园新闻,不难发现的现象。

 

大学生瞄准市场和实业,进行创新创业固然不错,也不乏能闯出一番名堂的人,但这不过是对创新创业的狭义理解。显然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之前,先当当“学霸”还真不是什么坏事。

 

创新创业殊非易事,非特殊人才特别本领不能为也。比如武汉不久前公布的首批60名武汉“城市合伙人”名单,大多数都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工作经历,拥有国内外领先的核心技术,部分技术成果能够填补国内外空白。而从“学霸”的角度观察,他们在成为创新创业典型之前,恐怕首先还是读书的种子。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重点瞄准的是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领军人才、知名创业投资人、优秀科技人才等。很显然,先当“学霸”,然后再成为“合伙人”几率要大得多。

 

在知识经济时代,那种把创新创业与当“学霸”割裂甚至于对立起来的观点,如果不是误会,也难说不是误导。

 

还是回到“学霸”身上来,我以为在校大学生,创新的渠道至少应该是多元的,而当“学霸”尤其不失为最本分最实在的一类创新。大学生把书读好,不是随大流,不是墨守成规,不是也求进取,甚至于恰恰不妨当成是一种创新。读书是一种艰苦的活计,完成学业、应付考试、精读专业书、博览参考书、做好读书笔记、撰写专业文章,哪一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像武汉大学经管学院那个最牛寝室的男生一样,当当“学霸”,顺便拿拿奖学金,最后顺理成章地被名校录取为研究生,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背后是非同寻常的拼搏和勤奋。明眼人不难据此看出,这种“学霸”生涯,除了学业上的“用力过猛”,还必有独特学习方法、大学生活“打开方式”的创新。

 

表面上看,我们这个时代,追求名校、追求分数很流行,实际上对于“学霸”的经验,“学霸”的创新之道,总结、提炼、推广还远远不够。应该说,对于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们来说,“学霸”式的创新,才是最有价值最有示范意义的。宣传知识英雄,激励更多的学子向读书种子一路看齐,不能简单等同于推崇死读书,读死书,从个体的意义上讲,非常励志,而从社会意义来看,也是“创新中国”的希望所在。

    

   0518长江日报长江评论: http://cjrb.cjn.cn/html/2016-05/18/content_5531636.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