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区开放也是一场改革攻坚战

(2016-02-26 07:42:58)

小区开放也是一场改革攻坚战


严辉文


 

不久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这意味着中国不再建设封闭小区,已建小区要逐步开放。

 

此“意见”既出,迅速被舆论以“小区开放”的关键词广泛传播。小区开放了,一些人不免有种种担心。比如小区开放与物权法是否矛盾?比如小区开放会不会引起小区管理失序?比如小区开放后传统的独门深院习惯会不会无所归依?

 

从一些网络热议来看,集中地体现为较为强烈的利益剥夺感、物权受损感。人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我们要问一句:你到底是反对小区开放,还是反对物权受损?到底是反对小区开放,还是反对小区管理失序?答案恐怕就更为明晰了。

 

简单地说,这些貌似反对的各种吐槽声音中,最终反对的与其说是小区开放,不如说是开放后难以预期的后果而已。貌似反对小区开放的声音,恐怕也不能否定小区开放是大势所趋,是发达国家城市的常态,从总体上看有利于城市和市民的双赢,有利于实现物和有关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有利于打通城市的毛细血管,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符合当今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由此观之,小区开放从总体上看,是一件大好事,还能由此促成非军事单位、保密单位等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公园景区的开放。如此开放的城市,才会避免城市变成由各种藩篱分割的一个个准村庄、准山庄、准庄园,变成碉堡化式的生硬拼凑,概言之,开放才符合城的要件,才符合市的要求。

 

小区开放是好事,但好事做好又远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为今之计,小区开放首先要做好开放试点工作。眼下的小区开放不是一刀切,也只能逐步实现。事实上不少城市早就有开放式小区存在,比如武汉市位于繁华的汉口解放大道——京汉大道——三阳路交会处的“融科天城”就是一个开放的典型。这个小区的两条主要道路,实现了与公共道路相连接,而小区居民停车、出行、小区安全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实现在小区与大城的完美对接。这样一些已经开放的小区本身就证明了开放小区,天没有塌下来。

 

其次小区开放要充分保障居民的权益不受损。这次许多人都提到了物权。《物权法》会不会哭晕在厕所?似乎从《物权法》的角度看,小区的土地、道路以及相关设施的所有者应该属于在这个小区购买了房子的业主,甚至于可视为该小区的公共地土为业主购房里配套公摊面积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一旦无偿开放,将出现公共化与私有化的矛盾,也将面临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矛盾。但是在开放的大势面前,这些矛盾似乎绝不是不可调和的,权威专家也认为有关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可能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保障。

 

再次是小区开放后小区如何实现安全管理等问题。笔者以为,如今惯用的以有形的围墙、密集的保安来保障小区安全,应该是成本最高的一种权宜之计。在互联网+时代,现代的科技手段,完全可能突破这种落后的“有墙管理模式”,使管理变得更精细更无形。

 

另外,更要相信开放对人们公共素养的化育作用。正如人们会在开放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一样,也会在开放中学会如何对待他人物权,如何对待公共设施。开放的魔力是无穷的,必将对个人素质和社会风气形成良性的导向作用。

 

相关链接之“融科天城”:http://cjrb.cjn.cn/html/2016-02/25/content_5511883.htm


2016《武汉宣传》第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