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鬼大学”校名何以神似李逵
严辉文
上大学网近日发布《第三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2014年)》,60所“李鬼大学”榜上有名,涉及全国19个省市,主要集中在高校众多的城市。包括北京15所,山东、上海和陕西各6所,江苏5所,河北3所……(见7月14日《法制日报》)
每到招生季,各种“李鬼”大学就会跳将出来,趁混水摸鱼,十分活跃。这些“李鬼”大学建有空壳网站,但无实体校址,更无实际大学教学能力,只是打着大学的幌子,从事着伪造学历文凭证书之类的招生诈骗之类的勾当,已经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笔者比较感兴趣的是“李鬼大学”校名。这次曝光的60所大学中,有许多貌似“高大上”的大学,诸如“中国信息科技大学”、“华北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医科大学”、“广东科技管理大学”等。上大学网同步发布的分析报告称,从《上大学网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三批共210所学校来看,绝大部分虚假大学从名称到私自建的空壳网站,个个都“堂而皇之”,名称中不乏“中国”、“北京”、“首都”、“华北”、“华东”等开头,大部分还含有“财经”、“管理”、“经济”等热词,学校网站都自称为“某某大学或学院官网”。
实话说,有关方面不说是野鸡大学,笔者也会以为是大有来头的。这名称多响亮啊,校名多时髦啊,完全契合了如今众多学院改大学的主流取名方向。我比较奇怪的是,我们的大学为改名求名,堪称是绞尽脑汁了,早已像穷尽智慧和各种时尚语词了,甚至于许多校名像是双胞胎、多胞胎,多有“撞名”和雷同也在所不惜,何以还有如此“高大上”的校名等着李鬼们玩儿呢?还有“中国信息科技大学”、“上海同济医科大学”之类神似李逵,且让人们一看就崇拜之情就油然而生的名字忽悠社会呢?
我总觉得“李鬼”们有一个最了不起的特长,就是他们十分勤奋,格外敢于“创新”。毕竟他们人手更紧、资金更为缺乏,尤其是他们所干的勾当不见容于社会,不见容于监管部门,并非一种可以大张旗鼓鼓捣的“光彩”事业。他们所面临的障碍和困境是可以想见的,之所以能够混世和得逞,人家吃了多少苦头、想了多少窍门呢?
“李鬼大学”的“不懈努力”、见缝就钻,除了反证了有关监管部门的松懈和懒散之外,恐怕也表明我们的一些正规大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够勤奋,也不善于创新。比如,我们的正规大学,能否通过自己的网站把拥有类似名字的“李鬼大学”进行“温馨提示”;而从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官网,能否既让全国或者辖区内的正规大学有目录可查,又对“李鬼”大学进行不懈曝光,以晓谕社会?
0715楚天金报评论:http://ctjb.cnhubei.com/ctjb/20140715/index.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