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服务不能总靠名人吐槽
采桑子
数学家丘成桐在广州白云机场转机时,遭遇拖沓服务,向好友广州市政协对台事务顾问林健行发去电邮吐槽。“护照检查40人花了一个半小时,过安检25人排队等了大半个钟头。整个转机时间等了两个半小时,如果不是因为后面那个航班晚了点,我肯定误机了。”(8月18日《广州日报》)
丘教授坦陈,“以后能不经广州,绝对不经”。这让他的好友林健行觉得批评很重,有必要将私下交流的邮件公开一下,以便促进广州机场改进服务。
名人批评吐槽的效应很快显现出来了。白云机场方面“十分重视”,对丘成桐先生的“不愉快”经历表示诚挚的歉意,对于某些员工的庸懒散行为,一旦查证,会坚决处理。
这样的场景其实我们并不少见。去年11月,香港著名时事评论家杨锦麟先生就曾发过几条微博,对杭州出租车管理无序、价格昂贵进行了批评。当晚,杨锦麟先生竟收到了“张副市长的深夜道歉”。
但是,改进服务还真是指望不了名人吐槽。名人出行,通常是一些公务性活动,大多能享受比普通人更方便的待遇,更不可能每个角落都光顾。实际上,很多公共服务的问题一直就摆在那里,比如广州白云机场的高管们,难道就从来没有收到过普通乘客的投诉?何以要等名人吐槽批评之后,才“高度重视”呢?
0820湖北日报时评: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30820/hbrb2126376.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