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革也要进行成本核算

(2012-07-11 08:31:00)
标签:

杂谈

改革也要进行成本核算

 

采桑子  

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严重超编引起广泛关注。记者日前实地调查发现,该局核定编制54人,实际在岗75人,还有40人“退二线”,基本不用上班,超编一倍左右。对此武穴市教育局局长称:50岁的人退二线,的确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但“这也是改革的成本”。(见7月10日央广《新闻纵横》)

 

机关人员超编,这大约不算什么稀奇事;拿着工资福利不上班不干活,不仅当事人以为当然应该,而且在体制内谁都认为合理且合法了。这种底气从哪里来呢?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不只是再次充当了实例“典型”,而且这个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甚至于还给出了答案:改革成本。

 

成本,我相信原本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经济学概念。比如成本核算,首先要重点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从管理和控制等字眼看,成本从来就不像是一种可以随意挥霍的东西,而是需要斤斤计较的。简言之,成本付出要看是否应该,而付出了之后,更要考量能够带来多大的效益,成本绝对不是一个所费不赀的东西。

 

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改革成本,一些人是否真正把它当作了成本呢?比如在企业改革阶段,一些地方,价值连城的矿山,不到千万元就贱卖到了私人手上。记得当时在如何看待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一些人振振有词脱口而出的曾经是:这是改革成本!再比如,在机构改革领域,机关膨胀再精减,精减复膨胀,看起来大动作不断,花费再多也在所不惜,常常也是一句改革成本就给交待了。这类改革成本,我们早已见惯不惯了。

 

但是,为这种败家子式的改革而付出,配叫改革成本吗?如果把这当作改革成本的话,那么也请进行一下成本核算吧!武穴市教育局40人未到退休年龄,不做事不干活,虽然并非独家现象,但公然倡导“吃空饷”已经是不可理解的了。如果实在要50岁就拿着工资不干活,那么工资福利是否应该与在职人员有所区别呢?对于在职在岗人员与“退二线”人员干脆经济上政治上的待遇毫无差异,又谈何改革成本,岂不是有意羞辱改革么?

 

再有,根据武穴市编办的文件,市教育局机关核定行政编制23人、工勤人员编制2人,共25人,而实际上目前武穴市教育局机关局机关现在上班是53人,足足翻了一番。这算是“搞活机关,培养年轻人”,还是无视改革初衷,越改越乱越改越膨胀呢?呜呼,改革成本俨然已成为一种异化成本,吾见改革成本出,不见改革成果入也!

 

0710乐清日报乐清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