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在官场徒具符号意义
(2012-05-09 13:07:36)
标签:
杂谈 |
博士在官场徒具符号意义
□严辉文
曾因老家房屋被强拆而与山东国土部门较过劲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王进文偶然发现,他和同学们从未谋过面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居然也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读博士,甚至还和他是同班同学。徐景颜读博事件通过微博和网络传播,又进一步惹出了官员博士现象上的口舌之争。(见5月7日《中国青年报》)
有迹象表明,官员博士现象的争议视域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几乎涵盖了官员读博士是否伤及教育公平,论文博士及在职博士是否应该取消,现阶段论文博士及官员博士应该如何加强管理等诸多方面。这无疑又是一次有益的网友曝,专家学者的相关建议表明,事情的走向正在超越徐景颜厅长等官员读博士的正当性考量本身,朝着博士教育如何更加纯净、更加规范、更加对得起博士二字的方向发展,显然有利于改变我国博士教育良莠杂陈的现象,尤其是有利于消除事实上存在的“官学勾结、以权谋学位”的弊病。
作为局外人,我更关注的是“博士官员”现象。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通,博士人口绝对量的增加,官员读博士、博士进官场也应该是一个不算稀奇的现象。但像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曾感叹的那样:“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像西南大学研究生部相关人士曾透露的那样,重庆区县党政一把手中大约有一半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等;恐怕都难说正常。我认为,官员与博士如果存在一个交集的话,现阶段这个交集恐怕应该越小越好。
且撇开博士培养本身是否正规不说,无论是博士乐于进官场,还是官员勤于“读”博士,应该说体现着学界和官场的双向浮躁。作为站在高等教育顶端的一大教育成果,博士显然更合适的岗位还是在科研院所等与学术研究相关的去处,否则难说不是人才的浪费或者高消费。而处在转型时期的官员,恐怕又是较累和业余时间较少的群体,虽然说不乏爱学习能够挤得出时间学习的人,但是单从精力和时间的角度来考量,仍是最有可能对攻博知难而退的群体。
官员与博士除了交集应该最小之外,还应该是价值最大化的。换言之,即便官员博士是必须的,也应该用其所长,献出“平生绝学”,体现价值最大化。他们既能够充分运用所学更好地创新工作,又能够率先实现砸破官员铁饭碗的群体,正如像常见的国外博士一样,按照需要随时可能告别热火朝天的政治,重归寂寞选择教书和治学的。而我们的博士呢?在创造性和交流打通方面的情形如何呢?在泯然众人矣之际,一些人货真价实与否本身就值得质疑,恐怕除了在提拔时多了同等条件看学历,以及体现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在场性”或者显示官员更注重学习之类的讲究外,很难看出有什么实际效果。也许,博士在官场徒具符号学意义罢。
0508西部商报黄河评论:http://www.xbsb.com.cn/site1/XBSB/html/2012-05/08/content_36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