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掀髯一笑O
掀髯一笑O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17
  • 关注人气:5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饼,一种无关月圆月缺的点心

(2011-09-06 15:28:07)
标签:

杂谈

月饼,一种无关月圆月缺的点心
 
严辉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先人对节日心理学的高度概括。如果要我归纳,也许会是这句:每逢佳节倍思美食。

 

不错,对于经历过漫长非温饱时代的人们来说,就意味着每逢佳节倍思美食。这正如水饺之于春节,汤元之于元宵节,粽子之于端午节,月饼之于中秋节。呵呵,哪一样,都能令人觉得比怀念节日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对节令食品的怀念。

 

如果稍作比较,月饼,又较之粽子、汤元、水饺等物事更令人垂涎。

 

这也许是一种食品工艺美学的魅力使然。月饼使人们的美食智慧战胜了炎热的气候,在摆脱了食品与生俱来的那种粘糊劲的同时,显得更为精神干练。并且使节日食品更易于保存馈赠,风味更为独特。不过,在这方面,粽子不说是更胜一筹,至少也是跟月饼有得一拼的。然而,千百年来,吃货的人们更倾向于成为月饼控而不是粽子控,恐怕另有原因。

 

月饼自诞生以来,被人们更多地赋予了与风月相关诗意盎然的形而上情愫。《红楼梦》中,有专门的章回描述中秋赏月。当中秋月圆之际,“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贾母带着合府一干人等园中赏月,除了月饼之外,还“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您还别笑话月饼是农耕年代之孓遗,当年的赏月可是一大丰富多彩令人心旷神怡的盛事,远非今天的人造节日的矫情虚饰所能比拟。食饼玩月之余,常常还伴以击鼓传花、讲故事、行酒令、作诗词等节目,成了才情、亲情、恋情迸发的契机。现代人除了到书中回味温习一二,哪里还有条件、心境和素质去鼓捣如此地道的望月玩月盛事呢。

 

若说如今的月饼没有创造,那又简直太冤枉人了。天地良心,如今在月饼身上,不知玩出了多少花样!农耕时代的人们闻所未闻连想也不敢想的美食,都毫无例外老老实实地被月饼夹入馅中;多少美妙华丽的包装盒又不惜纡尊降贵将月饼收入囊中!只是月饼俨然已被富贵、金钱、权力、税金以及名利所挤兑,早已无关才情、无关风月、无关诗词歌赋。人们需要的只是月饼而非中秋月,月饼需要的是虚有其表徒有其里的花样,而不是吟月歌月赏月赋月的创造。月饼飙升的市价、夸张包装下的丑陋以及追名逐利的心性,早人令人无心仰望星空、无力对月伤怀。月饼已沦为一种怎么看怎么俗,怎么闻怎么透着过期食品霉味的点心,令中秋月也倍感羞愧,常常隐入云中眼不见为净。

 

在月饼花式越来越多的今天,“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的彻夜联诗式赏月已不可期,我更留恋的是,当年那一枚用锡纸包着价值五毛的月饼。母亲一再叮嘱等到晚上望月再吃,于是一边把玩嗅闻,一边翘首盼望早一点月出东山,自以为那便是中秋最美的期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