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者从政的核心问题

(2011-08-26 11:16:45)
标签:

杂谈

    

   学者从政的核心问题

    □ 掀髯一笑(武汉 公务员)

    近日,朱善璐出任北大党委书记,与朱善璐同时履新的,还有著名航天专家张庆伟接任河北省长陈全国的党内职务,据初步统计,正部级及以上现职高官中,有高校任职经历的近40位。(8月25日《重庆晨报》)

    近年来,学者们在官场摩肩接踵、人影散乱,是“学而优则仕”成为热门话题的原因之一。

    学而优则仕,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在现代知识社会,人的知识水平以及标志着知识水平的学位、学衔、教职等已经普遍提高。同时,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科学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况且放眼全球,高学历从政、学者当官亦渐成趋势。如今之世,低学历、低职称当高官倒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了。

    在职业无贵贱的语境下,人生永远是一种基于个人志愿的多项选择。从学而优者自身来看,在学界发展还是向官场进军,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结合社会的需要,从容而淡定地选择。赢得硕士、博士的学位,或者副教授、教授的职称之后,当学人还是当官人,本身并无是非对错之分。

    至于坊间对此出现的高校官场化、浪费人才等訾议,我以为,与其说错在学而优则仕,不如说错在官本位。

    所谓官本位,首先是官员待遇方面以官阶为标志的利益特权,也是一种不唯下、只唯上的制度安排。如果这样的体制一旦确立,学者从政、教授当官,所面临的尴尬必然是,要么“泯然众官矣”,要么因不合拍而黯然神伤。不过,我倒是提倡多一些知识分子当官,毕竟这会出现一种“掺沙子”的效应——有了思想积淀,有了学问垫底,必然在执政风格、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方面带来新的气象。只是学人当官,恐怕仍然难敌体制积弊本身。从这个角度看,破除官本位,远比批评学而优则仕重要。

    学者从政之后,是否能上能下,是否能像古人一样挂冠而去,或者是否能像国外的学者一样视弃官回归学界为常态,又是官本位是否坚挺的一大判断标准。

    假定官本位坚挺,就必然出现一种以官为本的价值观,以是否为官和官职大小判断成功人生的评价标准,这最令人担忧。影响及于高校就是必然,教者未必安心于治学,学生未能心无旁骛于学业。如果师生皆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浮躁惦记着官场,那么高校出高官,对于高校的负面效应,是远非某几位高官权力回馈于高校所能抵消的。而且这样的官阶崇拜又必然从高校传导到中小学,侵蚀整个学校教育体系。

    种种迹象表明,如今最令人纠结的并非学而优则仕,而是官本位。官本位根深蒂固,贻害无穷,而回归民本位、服务本位,已成当务之急。

0826长江日报长江评论  :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1-08/26/content_4878717.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