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方式
(2011-01-09 09:30:22)
标签:
宣泄事倍功半创意设计逻辑关系艺术设计做事方法 |
分类: 术业 |
今天看了一本书,是去年去芬兰时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学院的研究院的一位教授送的。回来一直没有仔细看过。
细看下来,发现我们与欧美在设计领域的差异不但没有拉近,反而越来越远。在我们还在纠结于各类风格与所谓的时尚时,别人再考虑的都是未来的问题、未来人类社会的问题。在我们矜持的沾沾自喜、或沉醉于自己的所谓先锋与前卫时,别人考虑的却是社会现实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往往关注的都是过去的历史和可供模仿的成就。别人向前看、我们向后看。
这本书讨论的是“创意与可持续”,首先是英文CREATIVE这个词很有意思,词义是“创意”,又可以做“艺术”解。细想下来是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启迪,艺术本身就是创造性的活动。那么所谓“艺术设计”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就是“创意设计”。
在书中作者将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包括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的因素条分缕析。对逻辑关系及关系框架作了细致的分析。使我们从微观(我们每日的活动及相关事物)到宏观(环境的整体变迁)的脉络有了清楚的了解。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活动如何影响着环境。我们该做什么。这样才使我们的可持续设计不是仅仅停留在感性的态度层面。而是能清晰的了解到自己所做对世界的影响。这种严谨的科学务实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缺少理性严谨的思维,使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只是由着感性左右,由着直觉去做事。往往是事倍功半、表错情、甚而是南辕北辙。唯一达到的结果是宣泄了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其实也是很自私的一厢情愿)、让别人看到了你的意愿。但这些对实际或者根本的解决问题有何用呢?比如早晨看到一个电视节目,一个明星扶贫的情景,送去了大量的物资直接发给那些贫困的人。明星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宣泄,穷人简单的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当然高兴。但事后如何呢?感情的宣泄仔细追究起来其实很自私,而穷人简单的获得资源不但不会使问题的改变具有可持续性。而且会产生不利于自主发展的依赖性。贫困不会减少,反而会为了获得资源而更形贫困。这就是自然规律的力量。自然总是会选择一条更低成本高效的方式获得资源。因而也就使济贫成了促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