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做学问的方式

(2010-10-18 22:20:59)
标签:

中国

学问

功利主义

文化

分类: 书中知味

    功利性,目的性很强,按照自己的好恶和目的来决定学问的学习和应用方式,

比如历史,可以根据需要来改变历史课的内容(尽管我们老在指责日本人),现在局势敏感,农民起义的内容就删减弱化(比如李自成),比如民族矛盾多,就重点讲历史上民族友好往来。连考试的重点都是与当前的社会问题关联密切。这样使人掌握的知识是不够平衡全面,有失偏颇。

    比如科技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的科技贡献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四大都是技术。然而在基本的对世界的认知体系和发现方面没有什么可以贡献的。所谓的学问都是经验性的,不重视基本规律和原理的思考,只重视经验的积累。这又与中国重视使用的功利主义有关。比如中医,就是经验的积累,是具体现象和经验的集合。确实是有一些规律在里面,但是这共规律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不知道。把这些具体现象和经研究和在一起的体系却是个说不清道不白的体系。也没有人去认真的探索其背后的真实。只要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管他呢。所以就出现了技艺和科学的断层。对政治也是注重权术经验和先例,更多的借鉴历史,比较实用。不太注重社会科学的研究。不研究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所以重视官员的从政能力、权术能力,重视官僚。不重视学者。因为权术比学问更有用。

    前人对历史的总结和梳理的方式会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很有可能就是带有倾向和片面的。所以要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才能接近客观的了解和接近真相。所以学术的单一化是有害的。一个高水平的学术机构首先应该是学术开放的,其次应该是具有各种学科的最前沿问题的思想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飞快的一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