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感

标签:
华夏文明鉴真东渡唐宋日本大航海时代文化 |
分类: 书中知味 |
- 历史上的日本,尤其是唐宋以前,一直都是受惠于华夏文明,早期的秦代的徐福东渡,为日本从原始部族向封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加速与推进的作用。魏晋南北朝以及后来的唐宋时期,在东亚地区代表着最发达的文化与科技水平的华夏文明也一直是日本人学习的范本,一直存在着持续的海上交流,甚至可以说日本就是个华夏文明的山寨版。鉴真东渡、遣隋使、遣唐使只是这种交流的比较典型的个案写照。
- 日本人的好学从邀请鉴真东渡中就可窥一斑,鉴真的东渡先后4次失败。而且是受到国家和家人的反对,但是日本人执著的不放弃一次次的邀请。最终成行。
- 近代中日之间的国家冲突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日本近代改弦更张,由原来的向华夏学习改为转向西方学习,原来的师徒关系丧失殆尽。这种转变带来了两个变化,其一是使日本终于可以从华夏文明体系中脱离出来而自立,其二是西方近代文明中的冒险与扩张的个性也使日本最终走向了与原来的恩师及邻居敌对冲突的道路。
- 朝鲜半岛诸国与中国的关系一致都是主仆关系为基调,间或的由于华夏文明的强弱变化会出现独立与反叛的时期。这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相当的微妙,当被欺负时寄希望于得到庇护,而安逸得势时又多有反逆。过去有句话:看看过去就知道现在。这是太精辟了,看看今天的半岛国家,时而献媚、时而翻脸,真是活生生的历史写照。
- 在郑和的七下西洋之前很久的年代,其实中国人的航海能力就很强了,只是航行的距离及范围没有达到郑和的规模。从沿着陆地的近海航行来说,达到更远的范围,与其说是靠技术还不如说是靠人的想法。航海的目的及人的毅力可能可能是更起决定的作用。晋代法显和尚西游印度并经南亚海路回国,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南洋诸国的海上交流等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使郑和得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伟业。
- 少年时期所建立的基本素质可能比随时可以获得的知识对人的成长影响更大
- 记得以前学政治经济学老师讲过一个“地理环境决定论”,当时还是作为反面的典型,但是这些年知道得很多事情都越来越证明那是相当的正确。从中国的航海史到与周围国家的关系无不是地理关系起了巨大的作用。好像是当年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曾经是被批判的,最后证明是对的。可是已经晚了。中国已经整整付出了好几代人的代价。
- 美国人今天做的事,其实中国人在明朝时就作过了,比如依靠海上的强大武力影响他国的政局,郑和就曾经依靠强大的海上舰队威慑暹罗国,迫使其放弃了对邻国的入侵企图。说起来很像今天的航母特混编队。另外在海外设置领地,建立海外军事基地也是郑和早就为之,比如在占城设置了海外管辖官员,在马六甲则更是设置了货物中转及后勤补给基地。
- 明朝可能是汉族统治的最强大的一个王朝。郑和下西洋的和多作为有点像当今的超级大国,具有全球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