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一篇杰出的教育论文 ——《国语·楚语·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

(2015-06-26 13:54:57)
标签:

左丘明

国语

楚语

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

分类: 教育理论与探讨


        (子歌,2015.6.26)

     《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一文,讲的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请士亹(wěi)做太子的师傅。士亹请示申叔时,申叔时讲述的一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全文有四段文字。

第一段,谈先天与后天的问题。

第二段,谈学习的内容。

第三段,谈如何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品德。

    第四段,谈如何用制度、氛围去影响学生。          

 

关于第一段先天与后天的问题。文章说:

“尧有丹朱,舜有商均,启有五观,汤有太甲,文王有管、蔡。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夫岂不欲其善,不能故也。”

是说,即使父辈德才兼备,遗传很好,后天教育也好,但也有出现教育失败的例子。文章认为,这是其本人不善,本人不善,外力也无可奈何。

根据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因可以遗传,也可以变异,文中说的五王有奸子的例子,可能也有基因变异的因素吧。

 

 

   关于第二段,教学的内容,申叔时讲的很全面,很详细。列表如下:

 

 

    

古代课程

具体含义

教学目的

欲达到的效果

对应现代的课程

春秋

春秋,左传等

耸善抑恶

戒劝其心

儒家经典

先王世系之书

昭明德、废幽昏

休惧其动

本国史

《诗经》等

导广显德

耀明其志

古诗词

《周礼》、《仪礼》、《礼记》

——

知上下之则

礼节、礼仪、礼貌教育

《乐》

疏其秽而镇其浮

——

音乐

先王法令

使访物官(百官职事)

——

法律,社会治理

治国言论(如国语)

明德

明德于民

政治学

故志

记载前代成败的书

知废兴

戒惧

历史

训典

先王典制之书

使知族类,行比义焉。

——

人类学,世界政治历史

 

这个课程表可谓全面,足可以覆盖现代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研究国语的这篇文章,可有助于学生父母和教育部门去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

 

    关于第三段,如何进行引导学生的问题。我也根据原文,制定了一个表,如下。

 

问题

解决途径 

备释

 对应现代教育方法

是而不从,动而不悛quān

 

文咏物以行之,求贤良以翼之

不听从,不悔改——用文辞托物讽谏来劝导,用贤良之人去辅助)

用寓言、故事等生动的材料去阐述道理。用良师益友去辅助和影响学生。

悛而不摄

 

则身勤之,多训典刑以纳之,务慎惇笃以固之。

悔改了但不稳固——

勤身勉励,惇惇教诲。

 

 

 

 

 

 

 

 

 

 

 

则明施舍以导之忠

悔改稳固了,但是不通达。——用赐予的方法讲明惠爱的道理

慈善教育,爱的教育

明久长以导之信

用长久的观念讲明信誉的道理

诚信教育、信用观念

明度量以导之义

衡量什么该做不该做

是非观,荣辱观

明等级以导之礼

——

礼节、礼仪与礼貌

明恭俭以导之孝

——

俭以养德,俭以养孝

明敬戒以导之事

——

有敬畏,有原则

明慈爱以导之仁

——

慈爱,仁爱

明昭利以导之文

为民谋福之文德

心怀天下

明除害以导之武

为民除害之武德

除恶扬善,见义勇为

明精意以导之罚

讲断狱听讼以明白刑法

普法教育

明正德以导之赏

讲公正之德,以明白如何行赏

社会公平、公正教育

明齐肃以耀之临

讲专一严肃之道,以明白如何理事

态度教育

 

 

    我们当今的教育,不缺知识的灌输,就缺合理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通达人才一直是教育的难题。国语的这篇文章,用非常细腻的方式、全方位地阐发了“如何引导”这个大难题,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文章的最后一段谈如何用制度、氛围去影响学生。制定表格如下。

措施

备释

 对应现代教育方法

诵诗以辅相之

吟诵诗歌去辅佐他

诗歌教育

威仪以先后之

确立威严礼仪去影响他

威严礼仪

体貌以左右之

用端正体貌去左右他

仪表

明行以宣翼之

身体力行去帮助他

为师身体力行

制节义以动行之

制订节义去约束他

道德约束

恭敬以临监之

恭敬严肃地监察他

严肃监察督促

勤勉以劝之

勤勉地劝导他

淳淳教诲

孝顺以纳之

从内心诚恳地接纳他

要接纳与肯定学生

忠信以发之

用忠恕诚信去激发他

忠信教育

德音以扬之

嘉言德音去激扬他

夸奖教育

 

     这最后一段,相当于第三段的补充,就是说除了第三段的那些方法之外,又补充了一些措施。

     这些措施,有几条是现代非常推崇的,比如“孝顺以纳之”这本来是指臣子对太子的,我们当然不能照搬,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道理,那就是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去接纳他,不离不弃。很多学生自暴自弃,其实是老师或者家长,对他们不接纳,不肯定,让他们觉得自己再努力也得不到认可。所以说,接纳——从内心去接纳,是多么重要!

     再如“德音以扬之”,就是用夸赞的话,去激扬学生。现代的家长和老师越来越认可这种理念了,不过多数人认为这样的理念源自西方。今天读《国语》才知道,我们春秋时代的先人早就详细地阐述这些东西了只是我们自己没去学习罢了。

    我们当今的教育,还是学习西方为主,从幼儿读物到大学教材,差不多都西化了。其实,我们自己传统的文化中,有很多很多宝藏,只可惜,太多人对此不屑一顾可悲可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