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误区9——追求狗熊掰棒子式的学习模仿
(2009-05-15 13:17:17)
标签:
管理咨询
学习方法
管理经验
李华
顾问式咨询
企业管理
企业误区
财经
|
分类:
企业误区
|
民营企业学习愿望强是众所周知的,民营企业家大多是出身贫寒、受教育程度低,他们的成功靠的是勤奋、自我学习,终成正果。他们中一部分老板仅仅靠抓机会,狠压成本的老经验,越来越落伍了,有些已经破产倒闭了;他们中有一部分老板觉得自己不行了,退居二线做董事长,请空降兵来管理企业;他们中有一部分老板拼命学习,并要求中高管们不断模仿学习,那里有做得好的企业,就想方设法派人去取经,甚至不惜花重金挖人来;那里有轰动的课程,不惜花钱去参加短期培训,派去的人回来说不错,就轮流派中高层管理者去参加“生命动力”、“赢利模式”、“绩效飞轮”、“魔鬼训练”、“企业标杆法”等热门的培训,钱花了不少,要么听课时情绪沸腾,激情万丈,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要么模仿学习后,没过多久就发现学习的东西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不好使、不管用,许多问题解决不了,老板和高管们都困惑了。
在现实中,企业老板有时也犯低级错误,经常把幻想当作现实,就像肥胖人群幻想寻找不影响吃饭、不需要运动、立竿见影、轻轻松松减肥的减肥用品食品一样,商品提供者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刻意迎合这种畸形的消费心理,推出各种号称不影响吃饭、不需要运动、立竿见影、轻轻松松减肥的减肥用品食品,肥胖人群屡屡上当受骗,减肥本来是需要一定节食、运动、均衡营养的持续坚持,你却在违反其规律的方向去幻想,还是前赴后继地追求这种幻想,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无独有偶,管理咨询和管理培训市场也有这样的现象,企业老板幻想寻找只改员工习惯不改变个人习惯、花小钱赚大钱、立竿见影、一招鲜吃遍天、轻轻松松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管理妙方,咨询公司和培训公司为了自己赚钱,刻意迎合这种畸形的消费心理,推出各种的提高执行力、时间管理、塑造团队精神、营销技巧、客户服务技巧、沟通技巧、项目管理、薪酬设计、领导艺术情景、战略性人力资源等管理培训,和开拓国际视野、国际国内标杆企业管理模式、战略规划、母子公司管控、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架构、流程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化管理、企业文化等管理咨询,都事前承诺这些都是针对企业量身定制的、能解决企业大问题的、能提升管理管理效率的贴心服务。企业听信了他们的游说,以为只要肯花钱,希望就能变为现实,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企业老板们在埋怨咨询公司、培训公司的同时,更应该检讨自己,为什么聪明一世,还犯这样的糊涂呢?
由于企业老板和管理者总是幻想寻找一种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管理灵丹妙药,就出现了,学习模仿了A模式,没过多久,发现A模式不但不好用,而且还有许多缺点,停掉不用了;又不断学习模仿B模式、C模式、D模式,花无百日红,都差不多,都有许多缺点,停掉不用了;看到E企业好,想引进E经验,担心学不好,直接花重金挖来E企业的人来推行E经验,没过多久,内部矛盾重重,人心浮动、业务下滑,老板辞退空降兵,终止管理变革;听说F培训老师很有名,他的课讲得太神奇了,于是不惜花钱请到企业来做教练式培训,时间不长,企业人员发现F老师讲的东西太繁琐,很难被广大管理人员掌握,使用起来很累,而且效果比以前更差,只能停止作罢;听说J咨询公司很有名,他服务的企业发展都不错,于是花巨款请来J公司咨询师,一大群咨询师在企业里工作几个月,完成一大堆报告方案,一个个报告汇报,新鲜陌生都没见过,听着也很好,等咨询师们走后,这些方案一用才知道,还缺少许多实施条件,一时半会不具备这些条件,方案只能放着等条件具备了再说;
企业这种学习方法就像是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再掰一个再丢一个,最后发现怀里只有一个棒子,还不是令他满意的棒子。
我经过二十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和咨询实践体会到:管理没有什么恒定之法,管理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也没有绝对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合适的就是好的,一切皆需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环境来选择调整,能促进经营管理,达成既定目标的管理就是好的管理,反之,亦然。企业管理不存在不花力气就能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任何管理模式、管理工具方法在企业管理中作用只占10-20%,80-90%是靠企业管理人员付出自己的心血汗水去实践,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修正调整的管理实践。任何管理工具方法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懂得扬长避短,把企业管理者对人和事的把握经验与管理工具方法相结合,才能让看似简单的管理工具方法发挥其最佳的效用。
企业总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最后发现管理实践本无捷径,只有根据具体情况扎扎实实地实践,才能达成既定目标。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