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为积木浮水试验图)
前天的时候陪小昕宝一起做了一些关于水的浮力的实验。幼儿园的老师让家长陪孩子一起完成这个试验。一般来说,这样的我都会认真陪孩子完成。
我准备了一些材料:一小盆水,一大桶水,一把木梳子,一些薄纸,一些硬纸板,一把剪刀,还有小昕宝的塑料玩具,积木玩具等。
我们先进行的是塑料玩具的实验。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所做的角色就是引导她更好的观察和发现问题,解答问题,余下的事全是她自己进行。比如说,当她看到塑料玩具不会沉上去的时候,我们的对话:“宝贝,发现了什么?”“它没有下到水里去。”“嗯
,是的,下到水里去叫沉下去。那你看它现在在哪里?”“水上面,浮在水上面的。”她自己用了“浮”这个字。通过事实的观察很清楚的看到和明白了沉起下和浮起来的概念。顺便也给她科普了一下塑料会浮起来的原因。
第二个进行的是木梳子。当她看着木梳子竟然不会沉下去的时候很惊讶。引导她尝试着用手将木梳子压进水里面,一放开手梳子又浮起来了。她自己得出结论:木的,会浮起。既然她得出了结论,就引导她进行观察和联想,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木的,她认真的想了想告诉我:筷子,木的床,妈妈炒菜的锅铲,木棍子等。她能想到这么多,对于我或她来说,收获其实都不少了。趁着这样的机会,又顺便对她进行了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引导。我给小昕宝说着船在大海中如果翻了散架了,可以的话就选一块木板抱着,咱们刚才也做了实验,木是不会沉的,万一遇到这样的时候,我们也就可以这样做,会救得自己的命。“你看,我们天天读的书卡梅拉是不是在海上用一块木板冲浪了?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吧
,木板是不会沉下去的。”这时候也顺便将最近看的书相似的情节拿出来说说加强,让她更有印象。
在进行积木实验之前,我让她进行了预想。“宝贝,你觉得积木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积木被涂了颜色,且裁剪成了各种形状,这么小的孩子单从表面上看是理解不了它的本质。小昕宝想了想回答:“我觉得会沉下去。”“好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你将积木放在水里吧。”她将几块积木放在水里,发现没有一块是会沉下去的,这和她自己的想法是有些不同的。当时,惊喜的大叫:“妈妈,它们浮起来了。”“嗯
,可见有的时候光想像是不对的,是吧?很多事情自己尝试了才能知道。”她似懂非懂一样。
后面还有多个实验,比纸船是如何沉下去的,给小木板上载东西,铁制的东西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呢,通过生活中这么细小的一件事,我个人觉得与其给孩子答案,不如陪孩子一起观察。孩子在问:“妈妈,积木会沉下去吗?”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TA自己去观察了。并且,陪孩子观察的这个过程,是很亲密的亲子时光,不止是孩子,家长也很享受,我是这么觉得。看着TA发现了小小的现象,看着TA明白了小小的道理,那种惊喜那种快乐不亚于孩子发现后的兴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