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小表姐出水痘了,姑姑带去打针。小表姐“哇”“哇”“哇”哭的那叫一个伤心呀。昕宝在一旁看了,很得意的说:“妈妈,人家我好厉害的,我姐姐都没有我厉害呢,我才不怕呢,我才不是胆小鬼呢。人家我上次打针都没哭。”昕宝是6月出的水痘,其实带去打针时,她当然有哭了,只是没有像小表姐这么排场大。

但她好像完全忘了这回事,光顾着吹牛了。“妈妈记得你有哭,但没有姐姐哭的这么厉害。”“是呀,人家我只哭了一点点。”
被我一引导,又改变了话。昕宝将时间短,短时间统称为一点点,意思就是少,小。
和小表姐,小表妹三个人同时吃饭,吹牛的说:“妈妈,你看我呀,我最棒,我吃的最快,我第一哦。”然后就赶紧快快的吃起来,不需要喂,也不需要罗嗦。可是,最后的结果是小表妹赢了,因为不到2岁的小表妹赢了,她和小表姐两人落后了,两要面子爱吹牛的小菇凉,哭了,着实乐坏了我。
“好吧,妹妹赢了,你们两下次努力哦。”“谁叫妹妹不等我的呀?”小昕宝伤心的哭。
你是姐姐,让妹妹等你,你拿第一,算肿么回事?
在昕宝的记忆中,火车是个很大件的东西。带她坐火车的次数也蛮多的,所以她有些自豪。有一天,听到她和小朋友吹牛。起因是因为她问小朋友泡泡糖吃,小朋友没给。她不高兴了吹牛说:“等我爸爸下班了,我让我爸爸给我买一火车回来,好多好多。”我在旁边乐了:“你爸爸没钱呀,咋买得了那么多?”“我爸爸有钱,那天我看到我爸爸的钱包里都有钱。”“那你爸爸钱包里有多少钱呀?”“我爸爸有很多钱,有3块钱。”
这......这.....让我情何以堪呢?吹牛吹成这样。平时她也会拿着钱自己去买些小零嘴,通常是五毛或是一块,这三块钱对于她来说,概念大了点,她认为能买上一火车的泡泡糖了。“天啦,宝贝,一火车的泡泡糖,咱们家摆不下,到时睡觉也没地方睡了。”可能想着那个情景很逗,她自己也不好意思的笑了。“那好吧,那买五个吧。”
诸如上面一样,小妞吹牛的话语每次都是让我乐S了。爱吹牛是人的天性,不止是说孩子哈。正确的面对孩子的吹牛话语,适时正确的引导,我觉得就行了。关于孩子吹牛,下面是我在网上查来的专业说法,分享给妈妈们:
~~~~~~~~~~~~~分享~~~~~~~~~~~~~~~~~~~~~~~~~
(1)为得到他人的关注。
4岁的孩子,由于其正处在自我意识形成发展阶段,需要得到父母或同伴的关注,以达到内心的满足。为了得到父母或同伴的关注,就会吹嘘夸耀。
(2)好胜心强。4岁的孩子好胜心强,为了在同伴面前显示、夸耀自我,就会夸大事实或说一些子虚乌有的事。在大人们看来,孩子就是吹牛。
(3)辨别能力差。 4岁左右的孩子想象力丰富,但辨别能力差,常把想象的当做事实,从而导致吹牛行为,即幻想型吹牛行为发生。
孩子爱吹牛,父母可这样引导孩子:
(1)让孩子详细描述那个子虚乌有的东西,孩子花费一番精力,自编了出来之后,家长还可以问问:“我可以看看这个玩具吗?”孩子拿不出来,自然就会承认是自己瞎编的。这种做法不但锻炼了孩子自编故事的能力,还能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孩子的成长更加有利。
(2)鼓励孩子用跑步等方式来解决纷争,而不是比谁说的大话大。比如孩子又与同伴吹牛说自己的玩具更好时,家长可进行调节,让他们比赛跑步,谁坚持跑到终点谁就最棒。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嘴上说得好没用,只有做到才是真的好。
孩子爱吹牛,父母切忌这样做:
(1)骂孩子说瞎话。因为这样做不利孩子想象力的培养。
(2)不加理会。4岁孩子爱吹牛,虽然是成长发展的必然,但是如果家长不加理会,孩子就会习惯成自然,长大后也仍然谎话不断,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