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刻艺海之华珠——9

古代石刻艺海之华珠——9
《孔子庙堂碑》
自唐代以来,先后出现过许多名为《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的石碑,但原石都早已不传。现在所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一般是指摹刻虞世南作品的石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为初唐碑刻中杰作,甚被推崇,原石也早已不传。至北宋,原刻《孔子庙堂碑》之拓本已是稀世之宝。现存的摹刻虞世南作品《孔子庙堂碑》中,最有名的有两块。一块藏西安碑林博物馆,人称《西庙堂碑》,亦称“陕本”、“西安本”、“长安本”;一块藏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博物馆,人称《东庙堂碑》或“成武本”。
碑林博物馆官网称,《西庙堂碑》为北宋重刻,是至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摹刻,但该馆并未将其被列入国宝。碑林博物馆官网对《西庙堂碑》的介绍并不详尽,没有碑石照片,仅有正面碑文拓片。
成武县博物馆官网称,《东庙堂碑》(图2)为北宋摹刻,因各种历史因素而未得到妥善保管。20世纪80年代,该碑入藏成武县文物管理所(即今之博物馆),才得到妥善保护。
据西安碑林、成武县两博物馆的官网和“百度百科——孔子庙堂碑”词条,武德九年(626),唐高祖李渊封孔丘三十三世孙、隋代故绍圣侯孔嗣哲之子孔德伦为褒圣侯,并重修孔庙,故立《孔子庙堂碑》纪念此事。这个提法是错误的。根据碑文,虞世南撰写了文章,大力提倡儒教,建议立碑。李渊为孔德伦封侯之事,是虞世南的论证依据。虞世南与李世民君臣商量后,虞世南奉敕,将建议文字变成碑文并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