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七首古诗与《诗经》的关系
(2021-04-07 08:45:50)
标签:
教育历史文化 |
《左传》中七首古诗与《诗经》的关系
《左传》是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著作,其叙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一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有种说法认为《左传》作于前453~前386年之间。
在《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七年》中有一个记载,转载如下:
“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二子石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也。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子展赋《草虫》,赵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伯有赋《鹑之贲贲》,赵孟曰:‘床笫之言不逾阈,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子西赋《黍苗》之四章,赵孟曰:‘寡君在,武何能焉!’子产赋《隰桑》,赵孟曰:‘武请受其卒章。’子大叔赋《野有蔓草》,赵孟曰:‘吾子之惠也。’印段赋《蟋蟀》,赵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公孙段赋《桑扈》,赵孟曰:‘匪交匪敖,福将焉往?若保是言也,欲辞福禄得乎?’卒享。文子告叔向曰:‘伯有将为戮矣!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乎?幸而后亡。’叔向曰:‘然。已侈!所谓不及五稔者,夫子之谓矣。’文子曰:‘其馀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乐以安民,不淫以使之,后亡,不亦可乎?’”
《左传》中所提到的这七首古诗,几乎在《诗经》中都有相应的诗篇名称。与《诗经》中的作品篇名对照,可以看到:
子展赋《草虫》,《诗经》中有《国风·召南·草虫》;
伯有赋《鹑之贲贲》,《诗经》中有《国风·鄘风·鹑之奔奔》;
子西赋《黍苗》,《诗经》中有《小雅·鱼藻之什·黍苗》;
子产赋《隰桑》,《诗经》中有《小雅·鱼藻之什·隰桑》;
子大叔赋《野有蔓草》,《诗经》中有《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印段赋《蟋蟀》,《诗经》中有《国风·唐风·蟋蟀》;
公孙段赋《桑扈》,《诗经》中有《小雅·甫田之什·桑扈》。
可见,只有伯有所赋之《鹑之贲贲》与《诗经》中的作品篇名之间存在一字之差。但贲与奔的读音相同,或许两者通假也未可知。
一般认为,《诗经》的作品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其中《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前1046~前771年)初年产生;《鲁颂》和《商颂》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而《国风》产生时期不可考证。
鲁襄公二十七年即前546年,远远晚于《诗经》作品的产生年代,因此,郑国七穆所赋诗篇或许为《诗经》中的作品。《左传》原文用“赋”字,也许在春秋时,“赋”可能包括“唱”、“咏”、“作”等义。如此推理,郑国七穆所赋诗篇,不一定是自己创作,可能是歌唱《诗经》作品。加之先秦诸子在论证时经常引用《诗经》诗句的情况作为旁证,我以为,郑国七穆所赋诗篇极有可能就是《诗经》作品。
可惜《左传》中所提到的这七首古诗没有诗文,无从对比、确认两者之间的异同。
把《左传》中赵孟评语和《诗经》作品加以联系,或可得到一些线索。为此,将相应《诗经》作品的诗文附在本文之后,以供分析。
子展赋《草虫》,赵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此评语似乎和《诗经》的《草虫》比较吻合。
伯有赋《鹑之贲贲》,赵孟曰:“床笫之言不逾阈,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文子告叔向曰:‘伯有将为戮矣!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以为宾荣,其能久乎?幸而后亡。’”可知,伯有之《鹑之贲贲》很有可能就是《诗经》的《鹑之奔奔》。
子西赋《黍苗》之四章,赵孟曰:“寡君在,武何能焉!”《诗经》的《黍苗》为五章,或许《左传》作者这样记载是特意说明,或许子西所作《黍苗》只有四章。这让人生疑。为什么《左传》作者没有指出其他人所赋诗篇的章数?
子产赋《隰桑》,赵孟曰:“武请受其卒章。”“卒”是结束的意思。赵孟所说的意思可能是:《隰桑》的最后一章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意。
子大叔赋《野有蔓草》,赵孟曰:“吾子之惠也。”“惠”有爱好的意思。赵孟所说的意思可能是:子大叔赋《野有蔓草》,表明了他的喜爱。此评语似乎和《诗经》的《野有蔓草》相吻合。
印段赋《蟋蟀》,赵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赵孟评语似乎和《诗经》的《蟋蟀》相吻合。
公孙段赋《桑扈》,赵孟曰:“匪交匪敖,福将焉往?若保是言也,欲辞福禄得乎?”赵孟评语的“匪交匪敖”、“福”字眼在《诗经》的《桑扈》里面出现,意思也贴近,因此,公孙段所赋《桑扈》极有可能是《诗经》作品。
《左传》后文中赵孟的话也可以作为一个旁证。赵孟曰:“其馀皆数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乐而不荒。”
虽然有这些迹象,但终究没有实证,因此,不能确认郑国七穆所赋诗篇就是《诗经》作品。只能推测认为有很大可能性。
附录一
(1)赵武(约前598~前541),嬴姓,赵氏,名武,赵朔之子,赵盾之孙,晋文公的外曾孙。后人又称赵武为赵孟。谥“文”,故史书称其为赵文子。
(2)子展(?~前544),又叫公孙舍之,姬姓,郑氏,名舍之,字子展,郑穆公的孙子,公子喜(子罕)的儿子。
(3)伯有(?~前543),全名为良霄,姬姓,良氏,名霄,字伯有,是子耳的儿子,郑国的卿。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驷带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
(4)子西,又叫公孙夏,字子西,生卒年不详,公子騑之子,郑穆公之孙。
(5)子产(?~前522),又叫公孙侨、公孙成子、国侨等,名侨,字子产,又子美,姬姓,公孙氏(又说为国氏、东里氏、郑氏)。郑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郑国的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谥成,历史典籍以子产为通称。
(6)子大叔(?~前506),又叫游吉,字子太叔(即“子大叔”),又称“世叔”,郑国正卿,郑献公八年(前506年)去世。
(7)印段,姬姓,印氏,名段,字子石,生卒年不详,子张之子,郑国的卿,谥献。
(8)公孙段(?~前535),姬姓,丰氏,名段,字子石,子丰之子,郑穆公的孙子,郑国的卿,谥景。
附录二
国风·召南·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国风·鄘风·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附注:《左传·僖公·僖公五年》中记载了一首童谣,其中有“鹑之贲贲”一语,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小雅·鱼藻之什·黍苗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小雅·鱼藻之什·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国风·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小雅·甫田之什·桑扈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万邦之屏。
之屏之翰,百辟为宪。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