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目的和任务
(2019-07-19 21:50:38)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 |
家庭教育之目的和任务
1、家庭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所有教育之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今后能够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也就是说,培养社会需要的新生力量。这些新生力量应该具备社会需要的工作能力,同时具有与社会协调的素质即品德,或者说是遵守现有社会秩序的品质。
家庭教育是广义教育的一部分,家庭教育目的与广义教育目的一致,但目标有某种差异。这个差异主要是有些家庭对孩子有更高期望,培养孩子的目标被放大成为“让孩子有作为、有出息、做一番事业、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等,这种目标一般都比较含混。
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家庭教育的任务密切相关,然而是不同的事物。前者指示方向,后者规定要进行的工作。
2、孩子的成长目标
毫无疑问,培养目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实现。而广义教育目的之实现,需要孩子的自我教育目标与其一致。自我教育目标即孩子自己的奋斗目标。个人的成长目标与其他各种教育的目标不一致时,会极大影响教育效果。反过来,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和成长过程的人生规划、个人努力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需要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才能建立或者获得。
显然,一个人只能自己建立他的人生奋斗目标,只能自己制定他的人生规划。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一个人必须通过自我教育才能形成这方面的认识。这方面的认识属于人生观、人生智慧的内容,也是人生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单纯外部教育并不能完成一个人的知识积累、能力和素质培养。所谓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将外部教育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个人教育或者自我教育,即孩子自己从人生经历的得失成败、活动环境以及各种信息中的学习,在个人的奋斗过程、人生规划和奋斗目标两个方面都起重要作用。
的确,孩子自己可以自觉或被迫地培养自己的生存本领、努力改进自己的生活。这里面包括了培养素质和能力、建立人生目标和规划等各种教育内容。但是,完全依赖孩子自己去理性地建立合理的人生目标和规划,这对孩子的各个方面都有极高要求,不仅要很好的先天悟性,还要有恰当的成长过程和人生阅历、还要恰巧遇见高人给予点拨。
3、外部教育之任务的差异
外部的教育集中于个人素质和能力,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这些教育对孩子的个人奋斗、成长过程有一定作用。如果外部教育能够触动、激发孩子自己去建立人生目标、制订人生规划,那么,外部教育也在人生教育方面发挥了作用。
社会教育重在规范孩子的行为,注重传播社会所需要的公德和法律,使孩子成长为遵守现行社会秩序的公民。社会教育会有礼仪教育,不过这种礼仪教育和人生教育关系不够密切。社会教育中,激励孩子去建立人生目标和规划的人生教育内容很少,特别是有针对性的、适合某个孩子的这种人生教育(社会流传的绝大多数人生教育都是所谓“心灵鸡汤”)。
学校教育基本是按照社会要求进行的,侧重能力,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古代私塾教育中,教师像师傅带徒弟那样教学生,侧重传授知识。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一种理想,一般教师不会激励学生去建立人生目标和规划,但会传授一些礼仪、品德、阅人和待人接物等有关人生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则更是一种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活动,根本没有可能进行人生教育。因为人生观、人生智慧的认识只能学生自己通过“感悟”获得。大规模的说教,只能强化某些社会教育内容,强制灌输统治阶级的思想,不仅不会激励学生去建立人生目标和规划,不仅不能传授礼仪、品德、阅人和待人接物等人生之道,反而会引起学生抵触。
总之,只有在极其偶然情况下,外部教育才产生触动、激励作用,促使孩子思考人生和成长过程。譬如说,一个教师对所喜爱的学生加以人生教育的点拨,就是一种极其偶然的事情。
4、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
只有家庭教育,才可能进行这种外部的人生教育,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是因为人生教育必须有针对性,不能是简单说教,而且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只有父母才最熟悉孩子的情况,才能够开展针对性教育,才可以随时提醒、告诫孩子。
虽然人生教育最终由孩子自己实行,但外部的家庭的人生教育是孩子自我人生教育的条件和环境之一,不可或缺。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孩子不会意识到人生教育是系统性工作,所以需要父母点拨。
几乎所有父母都只是在自己发现问题时,随时对孩子加以指点。诸葛亮、曾国藩也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和适当的方面指点孩子。诸葛亮并没有写出系统的家训,家书也不多。《曾国藩家书》虽然篇幅较大,但也不是系统的家训。
5、系统性人生教育
比较完善的人生教育是系统性任务,涉及许多细节。但是,几乎所有父母都没有承担或者完成这样一个系统性人生教育的任务。进行系统的人生教育,需要教育者本身具备高超智慧和丰富阅历,看透了社会和人生,否则就是以谬误指导孩子,这和人生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就对孩子进行系统性人生教育这件工作而言,绝大多数父母没有这种意识。少数有这种意识的父母,则认为自己不具备进行这种教育的能力,不敢这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因为这种教育一般不同于社会的流行思想,它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这就有极大的风险。因为社会本身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培养孩子的独立思想,有可能培养出不适应社会的人。
我以为,即使认识到这种风险,并对此加以防范,也只能降低风险出现的几率,不能杜绝风险。如果反向思考,则出现另一种否定。如果不进行系统性人生教育,也不能保证孩子没有独立思想,也不一定在日后能适应社会。所以,还是对孩子进行系统性人生教育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