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江北固山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2015-12-22 20:52:33)
标签:

旅游

随笔

文化

镇江北固山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在江苏省镇江市的北固山,有阿倍仲麻吕诗碑,见图1、图2

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为唐代日本遣唐留学生中翘楚,在唐朝担任秘书监卫财卿、镇南都护、安南节度使等职,他和鉴真大师一样,是中日历史上友好交往的杰出代表。http://s2/mw690/001yQzp9gy6XYFYkQpP91&690

        纪念碑正面

http://s7/mw690/001yQzp9gy6XYG4O5EOe6&690

            纪念碑侧面

698年(一说为701年),阿倍仲麻吕出生于日本奈良的中等贵族家庭,父亲阿倍船守。阿倍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聪明好学,尤其羡慕中国唐朝文化。

当时,中国正值唐朝开元盛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日本朝廷热衷于唐朝文化,不断派遣唐使和遣唐留学生到中国。

717年(日本养老元年),阿倍仲麻吕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次年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从难波(今日本大阪)出发,经博多(今日本福冈),取道南路西航来中国。一说为7173月成行。

阿倍仲麻吕如愿进入长安国子监读书。结业时参加科举,考取进士。科举后不久,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先任左春坊司经局校书,后晋升为门下省左补阙。大概就在这个期间,玄宗赐名于他,为晁衡。而他则把原名仲麻吕改为字仲满,因为“麻吕”与“满”字音近。晁衡汉学造诣很深,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交谊深厚,诗文酬唱。

       753年(唐天宝十二年),阿倍仲麻吕56岁,在唐已经度过了37年的异国生涯。尽管他备受殊遇,但怀国思乡之情依然难以抑制。他向朝廷提出回国请求,唐玄宗同意了,并任命晁衡为唐送使,以特派大使的资格伴送日本大使回国,鉴真大师同行。阿倍仲麻吕获准回国的消息传出以后,他的朋友依依难舍,怀着惜别之情,做诗赠别。

东渡途中,舟次扬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洁,阿倍仲麻吕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写下《望月望乡》一诗。

不幸,阿仲麻吕等人的归帆在海上遇到风暴,他和日本大使所乘的第一船与其他三船失掉了联系。登陆后又遇横祸,船上大多数人员惨遭当地土人杀害。

阿倍仲麻吕等在海上遇难的消息传来,长安朝野无不为之悲伤惋惜。阿倍仲麻吕的好友、诗人李白听到噩耗,写下《哭晁卿衡》诗篇。

但是,阿倍仲麻吕遇难的消息不够准确。阿倍仲麻吕和日本大使等十余人并没有被杀害,侥幸生还。755年(唐天宝十四年)6月,阿倍仲麻吕和日本大使等人历经艰险,辗转跋涉,终于再度回到长安。从此以后,晁衡再没有离开中国。

770年(唐大历五年),晁衡卒于长安,终年73岁。唐代宗为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其为潞州大都督。

为纪念阿倍仲麻吕在中日友好交往方面做出的贡献,中日两国近年分别在奈良和西安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西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建在兴庆公园,碑上镌刻阿倍仲麻吕生平事迹、《望月望乡》和《哭晁卿衡》,供人追忆。

阿倍仲麻吕的《望月望乡》诗文为: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李白的《哭晁卿衡》诗文为: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镇江也在北固山为阿倍仲麻吕树立纪念碑,也叫阿倍仲麻吕诗碑,在铁塔之西,1990年底建成,碑上以中日两种文字镌刻《望月望乡》诗文,如图3。日文碑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云执笔,中文碑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沈鹏所书,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为诗碑题写了碑额。

http://s13/mw690/001yQzp9gy6XYGhNEPWfc&690                                  碑刻诗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邮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