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音乐 |
在高晓松的电影《那时花开》里,他借主人公高举的毕业论文题目表达一个概念“人通过不超过10层关系,就可以互相认识。”那时候,大约90年代初吧,这理论似乎听起来很荒诞,记得片中一个女生不服气地问,那你怎么证明我跟一个索马里难民的关系不超过10层?高举反唇相讥回答说,也许只要2层就够了。然而时隔10年多,到了现在21世纪初,在这个时代,高晓松的题目是非常伟大的(听说外国早有科学家提出过如此理论)。比如,我通过知道窦唯认识了Peter Murphy ,通过工业设计学上的包豪斯(Bauhaus)知道了音乐上的乐队包豪斯。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设计艺术特有的名词,大学里没少接触,不过此包豪斯并非彼包豪斯, 并非798高大而充满工业美感的厂房改建的画廊,这里说的包豪斯(Bauhaus)乃是乐队名,德国哥特音乐中一枝奇葩。而Peter Murphy 正是包豪斯乐队的前主唱。
Peter Murphy ,这个包豪斯(Bauhaus)的前主唱,哥特音乐的曾经代表人物最开始注意到这个人是因为听说窦唯曾经非常推崇彼得,甚至卧室中贴满了包豪斯的海报,窦唯最为人称道的《黑梦》更是充满了Peter Murphy的影子,从音乐的形式,内容,唱法,无不非常相似--虽然窦唯自己否认这样的看法。
不过,窦唯后来为了摆脱Peter Murphy的影响,曾经把自己收藏的所有的关于包豪斯和Peter的CD都抛入了河中--那是后来了。
再到后来,我们听到了窦唯的云雾缭绕意境悠远的新民乐,与涂着黑色唇膏眼影演出的做梦青年判若两人。
现在,也来重新认识Peter Murphy ,抛开一切,欣赏这位哥特教父那微有震颤的嗓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