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感悟(二)关于草书的感悟
(2011-11-29 14:17:38)
标签:
繁体字简体字张旭怀素于佑任 |
分类: 摄影与书法 |
草书感悟(二)
关于草书的感悟
龙城飞将
近来看了一些关于草书的书,最大的感觉是,草书就是简化字,是古代繁体字的简化字。过去人们关于草书首推怀素、张旭、张芝等,然学了怀素草书的人不识张旭的,学了张旭的,不识张芝的。实际上是有多少个著名的书法家,就可能有多少种草字。
后来,有人做了统一的工作,正如秦朝时李悝统一文字一样,有人统一草字,这就是《草诀百韵歌》。《草诀百韵歌》是书法界统一草字写法的一个工作。
再后来,于佑任老先生看到人们写草字仍是各行其是,彼此认不得,又编了《标准草书千字文》以统一草书的写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国家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进行了简化字的工作。实际上,连笔的简化字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草书。当然,作为艺术的草书,人们仍是写繁体字,仍是可以彼此不一定认识某些字,作为艺术欣赏,这是可以的。本来艺术的创作与欣赏的人们彼此都是似懂非懂的。但作为交流工具的草书,我觉得还是以现在的简体字为基础。
这样看来,草书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分支,其一是作为艺术的草书,由书法家们书写,由书法家们欣赏,普通人不一定认识其中一些繁体字草书的写法,也不一定有必要去认识。其二是作为文字交流工具的草书,由普通的书法爱好者书字,一般就是现代简化字的连笔字,写给所有以汉字为交流工具的人们。
当然,作为交流工具的草书,也可以把书法的神意气力加进去,如卫夫人所言,所全身的力气凝聚于笔端,或者如于佑任老先生所言,随心所欲,字能传情,字能传神,他的字就可以是简体字的艺术作品。反之,作为艺术字的书法,若仅仅是繁杂,别人认不得,若达到不卫夫人和于佑任老先生所言之标准,自诩为高雅,就不一定是真正的艺术了。很可能只是挂着书法名的普通的别人不认识的字而已。
我近来搬了新房子,为了家里的装修,前段时间去了几次大芬村,买了两幅油画。购买这些艺术品的同时,也是一个了解、学习的过程。不去大芬村,不知道书画类艺术门类如此之多,生产量如此之大。在这个庞大的书画生产与展销基地,可以感觉到书画市场的庞大,书画作品的丰富,令人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不亚于商品市场的繁杂。当然,作过一番比较后也不难对艺术作品之是否高雅在心目中形成一些印象。
我看到一位老先生在写大字条幅,是30厘米见方的行楷,远看方大正中,雄浑有力。问了一下价格,他及助手回答说,若不装裱,200元一条。若装裱,300元一条。他写了两个条幅都是“有志者事竟成”。旁边放着一本画册,上面印有老先生的侧面画像,看来是一位老艺术家了。
我在仔细端详这两幅字之间的差异时,他的助手来催促我购买。乍一看,这两个条幅是一样的字。但细看就觉得,一是两个同样的条幅有的字的处理不同,比如“竞”字,一个条幅上其中的“口”字旁大,右折弯钩小,另一幅上却是相反的处理,“口”字旁小,右折弯钩小。我想讨论一下这几个字的结构及大小如何处理,就听到老先生在背后悄悄地给他助手说,“他什么也不懂”。声音虽小,但我还是听到了。
听了这话,我就想再看一下这位老先生字里行间的神意气力,但可能我眼拙,看不出所以然,只是觉得笔粗墨黑。
我就想看一下他的行笔方式,如何贯穿这写字的灵魂。我朝他们笑笑,站在一边,不再言语。
老先生又开始写字了。只见他左手托在大台上,右手开始写字。这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字大,若想笔端达到所需要的位置,需要在台面上找到一个力点。
我以观察他如何把全身的力“运”到笔端,实际上就是观察他如何把脚上的力传到笔端。只见他把全身的力都托在了左手上,右手专职分出来写字,很明显力点是从右肩开始的。啊,我明白了他的力点了,就是从脚跟到左手,而右手开始的真正写字的力道是独立于身体,从而也是独立于大地的。他看我在看他写字,仍在继续他的事。他的右臂来回动了几下,原来他是在描他刚写出的笔划。
后来我把这事和一位既懂太极拳又懂书法的朋友讲了,他给我说,写几个大字还要来回地描,你若再观察一阵,他连字可能也不会写了。当时一定是看到你在观察他,心里有些不自在……
看来,书法和太极拳、法学的研究等有相似之处,其中有许多东西繁杂而无用的,真正的精华部分内容并不是很多的。
2011-11-29
前一篇:[转载]从三八线到三、八年
后一篇:太极拳:太极推手的两个“三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