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亭鸟——摘自《第三种猩猩》

标签:
花亭鸟进化黑猩猩股票 |
分类: 读书笔记 |
花亭鸟
我第一次见到花亭鸟建造的花亭之前,己经听说过它们,不然的话,我一定会与19世纪到纽几内亚探险的西方人一样,以为那是人造的玩意儿。那天早晨,我从一个纽几内亚村落出发,村落里尽是圆形的茅屋、成排的花圃,人们戴着装饰珠子,孩子带着小弓箭,模仿大人的行为。突然间,我在丛林里看见了一间编织得异常美丽的小屋,它是圆形的,直径2.4公尺,高1.2公尺,有一扇门,足可供一个孩子穿过,坐在屋中。小屋前面有一小块长满了绿苔的地面,没有杂物,可是有上百件五颜六色的自然物摆着,一看就知道是故意安排、用来装饰的。其中主要是花、果、叶,但是也有蝶翼与真菌。颜色一样的东西集中在一起,例如一堆红果子旁边摆着一堆红叶子。装饰品中最大的一件,是高高堆起的一堆黑色的真菌,正对着门,一公尺外,有一堆橘色真菌。所有蓝色的东西堆在屋里,红色的在外面,还有黄色的、紫色的、黑色的,以及几个绿色的,在好几个地点。
那间小屋不是儿童玩耍的地方,而是一种不怎么惹眼的花亭鸟建造、装饰的。花亭鸟是分布在澳洲、纽几内亚的一群鸟,共有18个物种。花亭是雄鸟建造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吸引雌鸟。筑巢与抚育幼雏则是雌鸟的责任。雄鸟实行“多偶制”,吸引的雌鸟多多益善,它们贡献给雌鸟的,不过是精子罢了。雌鸟在花亭间穿梭,寻找中意的(它们有时成群行动),一旦看中了,就与建造它的雄鸟交配。
雌花亭鸟选择性伴侣,以花亭的品质为准———花亭装饰的数量以及契合当地风格的程度。不同的花亭鸟———不论是不同的种还是不同的族群———发展出不同的花亭风格。有些族群偏爱蓝色,其他的或者红色、绿色或灰色,有些不造圆屋,而造一两个塔,有的建一条两边有墙的小路,有的建四面有墙的盒子。有的族群还会以嚼啐的彩叶“粉刷”花亭,有的会分泌油来“漆”花亭。这些地方性的风格,似乎不是基因决定的,而是花亭鸟类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从成鸟的作品学来的。雄性学习当地的花亭风格,雌鸟也要学习,以便抉择。
起先,这个系统让我们觉得荒谬,毕竟,雌鸟找的是配偶。在这场择偶先秀大赛中,“存活子女的数量”是胜负的惟一标准,使雌鸟生养存活子女的能力,才是雌鸟应该弄清楚的,一个找来一堆蓝色果子的家伙,有啥好处?
所有动物,包括我们,择偶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有些物种,例如欧洲与北美的鸣鸟,雄性占据地盘,不让其他雄性侵入,然后吸引雌鸟飞来交配、产卵。雌鸟在雄鸟的地盘上产卵、孵卵,日后更以地盘上的资源抚育幼雏。因此雌鸟得评估雄鸟地盘的品质。如果雄鸟会分担喂养、防卫幼雏的责任,与此雌鸟合作狩猎,那么雌雄鸟都有要评估对方的亲职本领、猎食本领以及双方关系的品质。所有这些需要评估的事,对雌鸟来说己经够难的了,要是雄鸟除了交配什么都不做的话,那就更难了。花亭鸟就是这么一种鸟。如何评估可能的对象的基因呢?蓝色果子与基因的品质又有什么关系呢?
动物没有时间与许多可能的对象各生养10个孩子,然后看谁的孩子长得又快又好,将来生养得最多。(存活的成年子女数量,是惟一的标准。)动物必须依赖交配讯号(例如歌唱或仪式化的表演)作为评估的方便依据。现在动物行为学家正在热烈辩论:为什么那些交配讯号是优良基因的指标?甚至有人怀疑它们是优良基因指标。只要想想我们自己挑选配偶时遭遇的困难,大概思过半矣,怎样评估可能对象的真实财富、亲职技巧与遗传品质呢?
从这个角度切入,想一想雌花亭鸟发现了一个它喜欢的花亭,那个花亭代表了什么?它立刻可以断定的,是“那是只很强壮的雄鸟”,因为那个花亭的重量,是雄鸟体重的几百倍,而且有些装饰品重达它体重的一半,必须从十几二十公尺外拾回来。它知道雄鸟非常灵巧,因为把几百根树枝编成小屋、塔或墙,并不容易。雄鸟必然很聪明,不然无法依据复杂的设计建造成品。雄鸟的视力、记忆力都不错,不然无法在丛林中找到适当的建材、装饰品。雄鸟必然懂得生存之道,不然无法活得长久、学会足够的技巧,建造吸引雌鸟的花亭。还有,那只雄鸟的社会地位必然很高,因为雄鸟没事就较量高低,而且会互相偷取建材、装饰品,甚至破坏他人的花亭。威震群雄的雄鸟,地位高,建造的花亭才不受破坏。
因此,花亭全面地反映了雄鸟的基因品质。就好象女人让她的追求者受一系列的考验,先是举重测验,然后缝纫、下棋、视力、拳击,最后的胜利者才有权成为入幕之宾。与花亭鸟比较起来,我们人类为了挑选配偶而设计的基因品质测验,简直莫名其妙。我们太看重外表的细枝末节,例如脸蛋和耳垂长度,或性感与名车,那些都不能反映基因的品质。美丽、性感的女人,或潇洒、拥有保时捷的男人,往往体内有些糟糕的基因,表现出其他恶劣的品质,这是个事实,尽管令人哀伤。请想一想,这个事实造成过多少人间悲剧。难怪那么多婚姻以离婚收场,我们直到最近才觉悟:我们选择的本领太差,而我们的标准太肤浅。
———杰拉德·戴蒙德
===============================
增加些图片来自,http://blog.163.com/mm95_521_mm@126/blog/static/123273611201178958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