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我们常低估风险?

(2009-07-16 21:27:16)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这不是简单的问题,我现在的认知不足以解释全面,就试着说明其中可能的一些原因吧。

当处于生物链低端的动物、或者我们的祖先,遇到惊吓时,首先的条件反射是使出看家的本领保护自己、或者撒腿就跑,其实可能遇到的并不是什么凶猛的怪物;当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下,手臂碰到一棵草或者脚底下踩到一个软绵绵的东西,就可能惊恐的缩回;对于失恋、失去亲人、失去健康等,我们往往会高估其导致的痛苦,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痛苦并不像当初我们想象的那样。就像《黑天鹅》里说的那样,在一般的简单的、物理性、生物性的生活中,人们普遍高估面临的风险。原因可能是这样更能约束我们去做无谓的冒险,更有利用人们的生存,很多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但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很多具有健全的心智的人,为什么常常会低估面临的风险?我有个经常跟我一起打乒乓球的同事,是个看起来朴实、稳重的人,却在08年初以近40元的价格购买中国石油、20多元的价格购买中国石化,前几天告诉我他割肉了,在我安慰他亏了也不影响生活的时候,他却说又买了海通证券,我不知道海通证券值多少钱,近半年多番了几倍后有多大的风险,但我觉得他可能还是低估了风险,更多看到了海通证券在涨!

一些可能的原因:

1、不了解风险、信息不对称。虽然人人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但很多人特别是入市较短的人,并没有得到认知风险的更多信息、经历、体验等,新股民追高甚至认为股市只赚不赔,最近报道的很多富人购买金融衍生品倾家荡产血淋淋的例子,很多都是没有了解到其风险,在这个市场,一些人常被另一些人玩弄。

2、过度乐观。以50倍、100倍的市盈率买入股票的人,要么是纯粹的投机,要么很是需要一些“乐观精神”的。过于相信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发展前景过于乐观等,往往让人高估了企业的价值,相对于得到的价值,支付了过高的价格。

3、过度自信、高估自己能力的倾向。股市里充满了太多骄傲自大的人。如果人都有自知的话,至少有一半的人会离开股市,我们属于那聪明的50%吗?如果不是,我们为什么还在这里被人耍?可绝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是聪明或者比较聪明的,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属于笨的50%,而这根本是不客观的,总有一半相对的笨人(我只是便于说明问题,并不是说高智商的人就适合投资)。过度自信、高估自己,很可能会鼓励人游走在刀刃的边缘,让人更愿意亲近风险,且认为自己能很好的控制,在风险来临的时候自己能及时的溜走。是的,他10次有九次可能成功的溜走,但有一次让他丢了命。

4、激励倾向。这个说的多了,比如“别人的火鸡”。当人的行为受到正向激励的时候,会加重他的自信,并可能让他认为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保守、多么的傻:这样做是那么容易的挣钱,自己却老担心着这样那样的风险!另外,激励倾向还让很多“不道德”的人士,把市场忽悠到过高风险的位置,当然,他们很多是无意的,甚至真的认为市场就应该到那个位置。

5、社会证明倾向、从众效应。当张三犹豫不决担心风险时,而别人都认为没有风险、积极买入,张三可能会认为别人知道些他不知道的东西,特别当别人是专家、分析师、基金经理等。本来这种社会证明倾向已经够让人难以克制的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往往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当张三认为哪点都不如自己的李四都挣了不少钱的时候,坚持自己的原则太难了。

6、自我欺骗倾向。规避痛苦是人的本性,人类不能长期在痛苦的环境健康的成长,有时候自我欺骗是一种方便又有效的方法。比如自我安慰、大家都损失的痛苦低于单独自己损失的痛苦、精神胜利法等。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和正确的认知。如果张三的股票被套了,他不断有选择的寻找正面的信息,忽略负面信息,来说服原来自己的“正确”选择,也是一种自我欺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关于基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