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31日接受IT商业新闻网专访,针对谷歌上线正版音乐搜索服务发表看法,以下为全文。
30日谷歌中国联合巨鲸音乐网在北京正式推出了正版音乐搜索服务,据悉,这也是谷歌中国首次在全球范围推出音乐搜索服务,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对于此项服务的评价是:“这将一举解决版权的纠纷问题,也是中国数字化音乐发展探索当中的一个新模式。”
对于这一模式能否为谷歌带来商业上的利益,能否借此将宿敌百度拉下马,如何看待谷歌与百度的不同商业模式,IT商业新闻网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樊。
IT商业新闻网:百度与谷歌一直是搜索引擎中的死对头,这次谷歌与140多家唱片公司合作,你认为谷歌真正的意图在哪里?
张樊:谷歌以广告分成的模式与唱片公司合作,推出音乐搜索服务,这是一种全新的网络音乐下载商业模式。这势必会改变国内音乐下载领域的竞争格局。谷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服务商、唱片公司、词曲作者(中国音著协)以及用户之间的利益平衡。这可以成为谷歌在中国业务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IT商业新闻网:谷歌如今虽然取得了110万首版权,但相对于百度面对网络上的全面海量搜索,信息量上肯定不如百度,谷歌如今亮出这招杀手锏,你认为对百度的威胁有多大?
张樊:这个问题我觉得重要的不是对百度有多大威胁,而是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谷歌音乐化解搜索服务商在提供音乐搜索、下载时所存在的版权风险,探索出一套与唱片公司共赢的互联网音乐下载模式,这让谷歌在未来业务的发展时远离版权纠纷。尽管目前取得版权的音乐数量要比百度少得多,但是随着这种模式被业务所认可,加入进来的唱片公司会越来越多,音乐数量也必然会大幅增长。而百度在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下,其海量搜索模式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尽管在几起诉讼中获胜,但由于长期以搜索引擎的优势地位自居,与唱片公司处在对立面,其版权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如“火山”一样爆发。在这个意义上,谷歌通过广告分成模式,争取了唱片公司的支持,对百度是一种孤立和威胁。
IT商业新闻网:数据显示,百度的音乐搜索占全国音乐搜索市场份额超过90%,而谷歌的音乐搜索则始于去年的巨鲸音乐网合作,在你看来,谷歌为什么此时以此为突破点与百度较量?
张樊:根源还在于百度的音乐搜索是一个打法律擦边球成功的商业模式,而没有兼顾到唱片公司、音乐作者等版权方的利益。这是非常危险的,同时也给谷歌提供了机会。百度从2005年连续不断因为MP3搜索遭遇诉讼的时候,就应该要治标又治本,在解决官司的同时,将MP3搜索模式彻底合法化,从而不给后来者机会。但其没有做,让谷歌选择这一点作为突破点。
IT商业新闻网:谷歌在搜索引擎上总是有些不够本土化的东西,比如在音乐搜索上,谷歌只有点击下载之后,才会显示出大小,格式等稍微详细的信息。而百度的音乐搜索可以通过不同的文件格式可供用户选择,这种细节的处理也见两公司的不同,目前百度也在酝酿对模式进行调整,据称已与70多家公司进行了合作,如果说这次谷歌是打版权牌,你认为谷歌会胜算几何?
张樊:谷歌的音乐搜索服务刚刚推出,在迎合用户使用习惯上还存在不足,这些技术环节的改进很容易。关键是谷歌先行一步,百度被迫应战,留给百度的正版化的空间还有多大。正如前面所说的,长期以来百度与唱片公司处在对立面,几大唱片公司都已经选择了与谷歌合作,百度能找一些唱片公司合作,但其MP3搜索下载的正版化是不会太高的。至少在MP3版权问题上,谷歌会做得更规范更彻底。
IT商业新闻网:在中国市场上,这两大搜索引擎所走的路线越来越有些不同,百度不断地挑战底线,走灰色路红,包括人为预搜索结果,恶意屏蔽,而相对来说,谷歌却比较中规中矩,守规则,但市场份额却始终不抵百度,对此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对这两家公司,你认为哪家更有前景,更符合市场需求?
张樊:任何一个企业守法经营都是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但能为企业提供更为强劲的持续发展动力。谷歌尽管目前在中国市场份额上还远远落后,但其在软件安装上的“不做恶”、强调用户的自然搜索体验以及努力化解各种版权风险上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代法治社会的良好企业范本。而百度从来就没有表现出一个做“百年老店”的企业所具有的决心和魄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断触犯法律的底线。从这个角度我更看好谷歌的长远发展前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