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PG上演仪科惠光闹剧?

(2008-11-25 18:59:07)
标签:

ppg

闹剧

经济观察报

名誉权

李亮

美国

it

分类: 法律评论

《经济观察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PPG创始人李亮在9月底带走2000万美元潜逃,目前正成为投资方和供应商的"通缉"对象。这篇报道引起了PPG的反击,PPG发言人否认了李亮的潜逃,还准备将经济观察报送上法庭。新浪科技将首页"深度阅读"栏目下的这篇文章也给撤下来了。今日的《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更是说接到了李亮的神秘邮件,称“我本人(指李亮)正在美国全力开拓PPG业务的事宜……公司11月10日在美国召开了董事会会议,一切都十分正常。”一切似乎都在朝着不利于经济观察报社的方向发展。

 

一旦证实了经观的报道是虚假的,经观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是必须的。经观的不实报道一方面是对李亮个人的名誉权造成了损害,另一方面也毁损了PPG的商誉。按照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六条的规定,这篇“虚假“报道的法律责任应该由新闻出版单位——经济观察报社来承担。

但是事情远非这么简单。PPG已经深陷广告费用深渊,资金链的断裂,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多次传出有巨额的投资进入,仍然没有看到PPG有起色。让人不禁怀疑其获得巨额投资的真实性。

 

在企业快完蛋的情况下,创始人携巨款跑路,是完全有可能的,在国内也多次上演。现在PPG公司、李亮的所谓邮件不能证明其没有这样的事实发生。长期呆在国外,简单通过一个电话、邮件就能表明自己还在负担责任吗?2001年的仪科惠光案还历历在目,曾经做到IT分销的全国第五,林大兵卷款潜逃时,不也一样还在网上发言信誓旦旦说,会象史玉柱一样回来还钱吗?发一个邮件就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只能骗骗一下单纯的人们。没事老呆在美国干嘛?一个在国内都快死不活的企业还梦还要去开拓美国市场,谁会相信?总不能钱带走了,人呆在美国,有需要的时候发一封邮件,“我在美国呢”、“我会回来的”。PPG的债权人们应该去报案了,李亮是不是潜逃一切终将水落石出。

 

等着吧,这个事件将会再一次把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的诚信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相信经济观察报的报道!(首发网络法博客http://www.netlawbbs.com)

 

 

《经济观察报》报道的PPG创始人携款潜逃事情,您相信吗?
相信
不相信
不好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