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筱寒:最好的结局——读《诺与我》有感
(2012-09-01 06:30:52)
标签:
蒋筱寒新京报杂谈 |
分类: 你幸福,我快乐:筱寒成长记录 |
最好的结局
——读《诺与我》有感
蒋筱寒
不得不说,要给这本书写书评很难。
我与诺
我在地铁站意外地遇见了诺,这个流浪的女孩。
从小到大,不管我身在何方,我总以为自己不属于这个地方。然而昨天我和诺一起度过的那段时间,让我第一次感觉有个圆圈包裹着我们,保护着我们。真的,像有一个罩子在周围保护着我们,不管外面狂风大作、寒风刺骨,我们是暖和的、安全的。
如果不是马蓝老师要求从来没做过口头报道的我做一回关于街上流浪女青年的口头报道,我永远也不会到地铁站里找身上衣服脏烂不堪、时刻处在焦虑不安的诺。
为什么焦虑不安?
诺和我不一样。我不必时刻担心今晚住在哪儿,不必时刻担心如果赶不上时间会占不上床位,不必时刻担心一日三餐填不饱肚子……诺没有安全感,她的世界充满了欺骗与不信任,也许她想要的真的很简单,一杯暖咖啡、舒适的床、朋友温暖的问候。
我终于给了她这些。爸爸妈妈同意了。我的妈妈,自从小小的泰——我的妹妹,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她再也回不来了。她和泰一起走了,泰还小需要她照顾,妈妈一定是接受不了现实的残忍,她的心灵和泰一起去了另一个世界。那以后起,在我对自己的脸庞、身材没有自信时,她只是面无表情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她再没有像从前那样轻轻地搂我在怀,抚摸着我的脸,永远都是那副表情,她还爱我吗?我不知道。
诺和我在一起了,诺有时会重复问这个问题。她很害怕失去我,我也需要她。是我让诺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我们会大笑然后抱成一团,她会问我在学校过得怎么样也在放学后在门口接我,朝着我笑,露出她缺了的一颗乳牙,可她依然那么好看。
“我们是在一起的,对不对,卢,我们是在一起的。”一定一定不要分开,我需要你。诺对我产生了依赖,我可以用我的所有的爱与亲情包容她,宽容她。我害怕第二天早上起床看不到她躺在房间里,我害怕在我出行几天在外打家里电话却没人接,我不想失去她。
诺最终要离开这儿,我说,我陪你走,我们一起逃开这个地方,去你想去的那儿。我收拾好行李,我们在外面吃大餐,住有蟑螂的宾馆,第二天去买票,诺让我等她,我却没有注意到她拿着行李走了,她弃我而去了,终究还是扔下我一个人走了。
“你和我一起去吗?我永远都不可能是你的家人的,卢,你和我一起去吗。”“我去买票,这不是你的生活你明白吗,这不是你的生活。”
我不慌,一点儿都不慌,走回了家。好像我早就知道,这不会长久,我们不会一直在一起,我们不是一路的人。不是。
妈妈双眼红肿,她一把把我搂进怀里。这一刻,我知道,她是爱我的。一点都不假。
把书又翻了个遍,还是不知如何写起。
卢与诺
卢,13岁,高智商成绩优秀却没有朋友。诺,18岁,无所事事四处飘荡的街头流浪儿。
卢有一个得了抑郁症的母亲。她永远面无表情地坐在那儿,仿佛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与她无关,不是世界要将她推远,而是她自己主动离开。
卢的母亲,作为一个成年人,生活中受到了打击,她的丈夫与女儿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让她走出来,可终究无济于事,如果她自己不想重新拾起装备,再次站起来,就像一个人不想学习,别人再怎么逼他,都不会有用。只有自己能够拯救自己无处安放的灵魂,给它栖息的地儿。
这样我又想起了《追风筝的人》里的阿米尔。他小时候一直想做一个爸爸喜欢的人,为了得到爸爸的青睐,他做了让自己后悔一生的事。长大后,他一直背负着罪恶感。最终,阿米尔找到了一条成为好人的路,他拯救了自己的灵魂,才如释重负。
卢的母亲是自私的,也是懦弱的。她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她不知道她的丈夫夜晚里一个人在厕所默默地流泪,她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卢期待着妈妈回来。也许,她慢慢地恢复起来,有了勇气面对现实,家里就不再郁郁不欢。
抽烟、酗酒,总是操着满口脏话,过着颓废又苟且的人生。
这是诺。
然而卢却意外地接受了她。“13岁的卢想要收养18岁的诺,就像小王子领养他的那一朵玫瑰。”
卢想要诺重新站起来,拾起她荒废的人生,铲除杂草,有一片落脚地。
卢对诺充满了信心,她不断地鼓励诺,帮助她,一起前行。就像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朋友帮住我补习漏洞,她问我哪里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然后重点抓住这儿,我们俩一起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对方情感就是在这个互相扶持的过程中愈来愈深厚起来,谁也离不开谁。好比一个人走路,缺少了一条腿的支撑,步子就会走不连贯。
可是,卢的力量还太小,有些事真的无能为力。
诺坚持不下去了,她觉得自己无药可救,感到绝望,她要去爱尔兰。卢决定和诺一起走。看到这儿,我倒很希望这就是结局,卢和诺一起流浪,直到死亡将她们分开的那一天。可却不是这样,诺说,我去买票。却在那一刻起,永远消失在卢的视线里。“我去买票,这不是你的生活你明白吗,这不是你的生活。”这不是最好的结局。
我想,几年以后,卢不知道第几次,特意经过地铁站,特别留意报刊亭那儿有没有一个大女孩儿,随意扎着马尾辫,夹着烟头,走来走去。仿佛有预感,诺转过身看到卢站在那儿,随后,卢看见了诺少了的那颗牙,和她笑的时候一样。这是最好的结局。
2012-8-28
这是小寒同学应《新京报 书评周刊》之约写的小书评,版面字数600字,她写了将近两千字,刊发时,编辑截取了此文之第二部分。
报纸版面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