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浅谈
(2008-07-02 18:49:14)
标签:
语文课堂教学整体主体个体发展终生原则杂谈 |
分类: 教语文,说语文:说是为了生活 |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浅谈
(2008年2月教研发言提纲)
那么,语文课就是由一系列的偶然,形成另一系列的偶然吗?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否有有普遍适用的原则呢?如果有的话,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之出发点又何在呢?
这个问题,已经思考过一段时间了,去年我觉得我已经梳理清楚了,曾想写一篇文章专门谈谈语文教师在语文科课程中的作用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然,主要是因为疏懒,只命了一个题目,没有写出来。
感谢李俊老师,给我分配了这个讲话题目,使我得以借此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做一下陈述。不过,由于时间匆遽,也只能略陈大概而已。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可以而且也是应该具备普遍适用的原则的。
根据我的理解,这个设计原则大体如下:
第一:整体设计的原则
三年、一年、一个学期、一本书、一个单元的教学连成一个整体,序列,衔接,梯度,向度
(比如写作教学的三年整体思路;)
第二:主体设计的原则
学生的情况之了解、把握、预测、分析、应对,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开掘和处理方法(如肖邦故园、五人墓碑记等教学);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留有余地,必须要开放的多维度的,首先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然后才可以就交相问难探究交流,知识的传授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如果仅仅定位在传授知识上,语文教师的门槛可以很低,甚至可以不需要人去做语文教师,一台电脑一个图书馆就足够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知识的无限渴求的欲望的激发,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与人共情分享交流等等,这些才是教师应该着力去在课堂上培养的,得到了这些,就得到了永远获取知识的钥匙。而如果想教给学生这些,必须要给学生创建这样的平台,要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克制教师自己说话和展示的欲望,尽量让学生做到说出来,推提牵引,甘为人梯,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的归还给学生。
第三:个体设计的原则
每个教师都是有自己的个性的。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千姿百态千差万别,不是坏事,是好事。但是,一个语文教师他能不能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快感,根本原因在于,他能够认同自己的教学风格。事实上,没有哪一种教学风格是好的,也没有哪一种教学风格是坏的,关键是执教者自己,对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否认同,是否接受。如果自己都不认同自己不接受自己,又怎么能在上课的时候体会到教学之乐趣,没有自信风神,怎么能上出个性风采呢?所以,必须接受自己认同自己,每个人的个性课堂,都是不可复制的,可以借鉴学习,但是根本不可复制。自我认同的才是真有个性的,有个性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活的才是好的。因此,一堂课该怎么上,确实上课的教师自己得有谱,要明白自己所擅所短,所得所失,有自知则明。
充分发挥个性并不是拒绝学习,如佐藤学所言,每个教师的课堂都应该是开放的。认同自己的个性是承认自己这种风格个性的合理性,但是绝不意味着只有我这一种才是正确的合理的,须知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每一种风格都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认同自己并且尊重别人,这样才能使沟通学习成为可能,转益多师是吾师,方能够不断开阔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自己。
第四:发展设计的原则
一堂课上过了,但是并没有就此结束,还需要调整补救修正。任何一堂课,都是遗憾的艺术,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每一堂课,在后续的课堂教学里,不断地调整补救修正自己,以追求完美的态度,来对待本来就注定残缺的现实,这样才能够体验到不断超越自己的乐趣。
尤其是对于语文教材的处理,固然是个资源多向整合的过程,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所有的资源,都是为我所用的材料,教师个人对文本的解读才是最最重要而关键的。而且,对于文本的解读,不是固态的过程,不是一次性成型的,是个动态的过程,是需要反复体认不断变化加深的。甚至会自己推翻自己。想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必须重视自己的思考能力的锻炼提高和加强,必须拒绝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必须杜绝人云亦云,独立思考,自由精神,完整人格。
第五:终生设计的原则
什么是常识?常识就是恒久不变的人性——对真善美的永远的向往和努力。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育人,培育健康的和谐的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公民。
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个终极目标。首先是达成考取学生所能够考取的学校,对于渴望考取大学的学生的分数的不负责任,是不可原谅的,因为这是人生的第一块砖石,必须踏上。但是,急功近利,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的方法,为了获取分数而获取分数的做法,就更是可鄙可耻的,因为这样就丧失了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在语文教学上,只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做,有适宜的空间来做,教书育人,分数与素质,是并非截然对立的,我相信,常青藤就是这样的一片沃土,可以浇灌出语文教育的奇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