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语文,说语文:说是为了生活 |
七、作文(70分)
19、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能够体现其性格修养、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请以“瞧,这个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述你生活中所熟悉的师友亲朋。
(2)人性的光辉常常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身边人物的身上闪现,而人性的丑陋亦然。请从生活中取材,联系你的所见所闻所思,以“人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要求:任选一题,不少于800字。
(此次考场作文,目前试卷尚未启封,不知学生者谁)
1、还教育人性
5月12日,一场地震夺去了数万同胞的生命。顷刻间,楼房倒塌,哭喊声响彻天空,亲人们阴阳两隔……对于这一切,都“归功”于自然灾难。的确,灾难我们无法避免。那是自然给我们的惩罚。但同时,灾难本身却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社会的现状。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从灾难中看到的也不一样。有的人看到了人民团结一致、相互鼓励;有的则看到了自私自利,赚黑心钱;有的人看到了对于生命的尊重和追求;有的则看到救援工作的落后……总之,人们既看到人性美、善的一面,也看到了丑、恶的一面。作为学生,我关注的自然就是那些和我年纪相仿的孩子们……
有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串关于灾难中孩子们写的日记。从那些日记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当老师喊了快跑之后,同学们才反应过来,否则没有一个人敢自作主张往外跑,其机械化的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从这些真实的灾难写照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今中国教育的这样一个事实:对于我们最重要的生命这方面的教育简直少得可怜。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什么不考就不教。在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保护自己生命的能力。孩子逐渐变得迟钝,就像肖申克监狱中那些烦人一样逐渐被格式化、规范化了!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而不是依赖他人;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独立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听话和乖,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而不是强制被哪一种主义洗脑……
如今这种教育可以说是零教育,其教育内容空洞,严重脱离实际。不知道是“学而优仕”的观念难抛弃,还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想法根深蒂固。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都只是机械化、模式化的操作者。严重束缚了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我们的国家要员在大谈“民主”“人性”的时候,是否忽略了教育这一重要区域。中国的教育制度真的应该改革,应该还教育民主和人性。我期待并为这一天的到来而努力。
2、何谓人性?
——由“绝不会自我牺牲”说开去
人性,一个恒久的话题。
何谓人性?一个被讨论了千年的问题。
就这个时代而言,大概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性与善挂上了等号。所谓“没人性”就是“不善良”的代名词。
人性等于善吗?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汶川地震的发生,许多人被骂没人性。
拿范美忠老师来说好了。他只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忙乱间忘记了学生赶紧逃,就被“批斗”的一无是处,被骂没人性。
而我认为这恰恰是人性之所在。每个人的观点不同,理念不同,于是价值取向也不同,所以每个人表现出来的“人性”是不同的。没有绝对善良也就不存在绝对恶毒。
与许多舍己为人的老师比起来,范老师的确逊色许多。但这并不能定义他为“没人性”,人之所以能成为人就是因为每个个体都有各自的思考方式与价值取向。
没有一条法律规定,不救学生的老师该受鄙视,该受惩罚。也没有要求任何人在危难情况下先人后己的条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归根到底一句话,人性其实是自私的。当然我并不否认善良的存在。可正是由于自私的存在,善良才能闪闪发光,才显得尤为高贵。
范老师说“决不会牺牲自我”,我觉得很真实。真的有人会毫无怨言、毫不犹豫的牺牲生命吗?不然,他们愿意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觉得应该这样,他们一定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范老师选择了自我保命,用他的话说,“如果有危险岂不白送一条命?如果没有危险,回去也没有必要。”我们该做的不是指责而是尊重。
这是实话。他的价值取向告诉他他要保命。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弃学生于不顾了。其实他也在操场上张望学生,嘀咕他们怎么还不出来。当然,我并不是赞赏或鼓励这种先己后人的做法,只是觉得热爱自己的生命也是很重要的。其实在这个年代,太多的人被灌输爱护他人的生命,却很少有珍惜自己的生命的意识。哪个人的命不是命?
没有一个人不想为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谋利。关键是看“有关的人”是什么人,“利”是什么。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人性定义为善恶,有人性,没人性,这是没道理、不符合逻辑的。毕竟每个人是不同的。还是那些话,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就表现出不同的人性。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有无人性的评价,也只有当事人自己能做出判断(这个判断的前提是无外界的影响)。
3、拯救
5月19日的《扬子晚报》上登载了这样一首诗:
“孩子/来/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当心碰了头”,旁边的一组图片中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紧了被死亡包裹的仅六七岁大的孩子。母亲说:再让我摸摸你的小脚,你却感觉不到我手心的温度。是崩溃的,是绝望的,那位母亲一定是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孩子的生命的,只是我们都知道所有故事都回不到从前,无可挽回,独留伤心散落一地。
看着那一片片废墟,是恨的是怨的,我所恨的是那些无耻的一心只想着钱财的守财奴,是他们对金钱的欲望杀死了那些刚刚启航的梦想,那些崭新的生命,因为他们的私心让梦想和希望从此深埋;我所怨的是这大地,它报应错了对象。不是的,不应该是这些孩子的,无辜而又善良的孩子什么也没有做,却一个又一个被埋没,走向死亡!
没有亲临现场却同样抑制不住地发颤,雨中被白色塑料袋盖住的,排成一列又一列的学生的尸体可否激起那些无耻的人的丝毫震撼,也许那并不能,因为他们都是失去了人性的百斤者,该死的是他们,却要孩子们承担这一切。那些尸体流出的血液汇聚在一起,开出一朵鲜红的花,绝望而暴烈的!每一具尸体都足以将人性降为负数,如果思想可以杀人,我要每秒想一万遍,把那些没有人性可言的人的心撕成碎片,丢弃在世界最灰暗的角落里,要让它们无处可逃!
庆幸的是,终究不是所有人都丧失了人性。看着那些因为救同学而身受重伤的学生,看着那些为了保全学生而做环保状的老师的遗体,看着一个死亡的母亲身下的幼婴以及一条未阅读的短信,看着那些奋力刨土解救废墟下的人的解放军战士,不得不感动。他们的人性都像夏天正午热烈的太阳光一样,我相信那光会耀痛无耻的人的双眼!
在这个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面对自然所发出的严峻挑战,我们都如此无能为力,我们每一个势单力薄的个体都无法将这个世界进行任何改变,那么,就让我们走出绝望,结为一体,让人性闪光。生命总是很吝啬,因为它总在让我们失望;但它又那么慷慨,总在失望之后给予拯救,这一次,让我们拯救那被欲望吞食的人性!
4、人性
人性该用什么来定义,没有人知道。但在人性的集合中有两个子集,便是善与恶。善的光辉照亮夜空,恶的黑暗笼罩光明。
5.12地震是中国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在四川的上空,我看见了光辉也看见了黑暗。
没有人会否定震后的大众救援,人人出资出力,帮助灾区群众。志愿者的劳动,消防官兵的救援,使我明白:大灾有大爱,同胞的灾难,我们共同承担。一颗颗真诚的心,一双双强健的手,共同撑起了塌陷的四川。我们的泪交融在一起,汇成了爱的源泉。世界因我们的存在不再单调,不再刻板,日本,俄罗斯、新加坡……我们同是一家人。
然而,震后暴露的种种问题使我感到悲哀无力。想象这样的场景:坍塌的教学楼旁,巍然耸立着高高的政府大楼。你会怎样想?是地震杀死了那些处在青春年少的孩子,还是人性是致命的一击!都说国家的未来在我们手上,可他们就是这样对待“国家的未来”?灾区一线的记者,拿着话筒,采访幸存儿童,却在拼命暗示他可能成为孤儿,人性在这时大概只剩了恶吧?他们怎么可以这么残忍,拼命想要撕开伤口,露出最深的伤痕,我无语。
人性具有最真实的两面性,善业好,恶也罢,但不要忘了良知。有时候,用自己的良知去做,去判断一件事,或许结果便不会这样。在我们赞颂善良的同时,也该问责,该反思。
又想起克拉玛依大火,首先逃出去的政府官员,将孩子们死死抵在厕所之外的官员,他们的人性的良知又在哪儿呢?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孩子呢?为什么毫发未伤的总是大人呢?他们为什么就没有人性的大爱,只有自我意识呢?人性的丑陋在大灾中也同样展露无遗。
我希望世界是和平的,也更希望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有爱的,即使是一丁点的良知也好,而不是有些人在爱,有些人在赖。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每个人都有撑起世界的责任。
5、人性杂谈
何为人性?人之本性也。
人性只是人一出生便具有的一种性质,因此人性有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分。
人性之真善美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时可见之。比如此次的汶川大地震,无数的人向灾区捐助,这是人性之美的表现,而那些冲在救灾第一线的士兵,他们奋力地抢救被埋着的人们,为的是什么?是军功章吗?当然不是,他们所想的只有救人,因为这是他们本性所激发出的本能,这是人性之美,可笑竟有军官以名利来悬赏叫嚣,真是无知之极。时有青少年罪犯被送入监狱改造,尽管有些已应被枪决,但大好年华,前程似锦,人们也不愿就此毁了他,因此送他去改造,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这是人性之善。有检举揭发贪官污吏腐败的制度,这是人性之真的表现,现在的社会缺的就是这个。
人性之假恶丑者,亦不在少数。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上千所学校倒掉,压死了许多学生和老师,与此相反,政府大楼却安然无恙,究其原因,却是建筑材料的天壤之别,政府官员该死!这是人性之丑的表现。同样的,在救灾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人借救灾之名大捞一笔,这也是人性之丑。对于因禁不住诱惑而偷窃东西的孩子实行通知学校、扭送公安局等行为,极大地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并可能因此而背上恶名,这很可能断送了他的一生,这种不留任何机会的做法是人性之恶的表现。当今社会中,人人脸上贴了个面具,到处是虚伪的言语、致命的骗局,这是人性之假的表现。
当今社会,有假恶丑、有善美,唯独缺少真。中国的“真”显现出来极为不易,这足可见制度并没有为“真”准备通行道路,这也无怪乎中国的社会缺“真”了。
我们所提倡的一切高贵的品格都是好的人性,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此圣人即是做到了一切平庸者所应做的事情的平庸者。
人性也是如何做好一个人。
6、光辉乍现,黑暗随至!
5.12,不得不又再次痛心地提起它。灾难的突如其来,在一片混乱与悲哀中,光辉乍现,黑暗随至!
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伟大的父母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自己的孩子,天塌地陷的那一刻,第一个动作,便是把自己的孩子紧紧地护在胸前,严严实实的,一点儿都不能露在外面。神圣的使命,当孩子被完整鲜活地救出,父母尸体在一旁时,相信他们的脸上一定是带着微笑的!
是的,一定是的。也许,有人会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本就是一种本能,可,就是在如今的社会,这样污浊不堪的社会,有多少亲子关系还是如此的纯真,仅仅只有毫无目的的,本性。物欲横流地社会已经抹杀了多少这样的纯真,甚至父母与孩子反目成仇的事时常发生。令人无法思议发生着。地震中,我们,却看到了爱,还是存在的!我们难道不该为了这人性的光辉闪现而高兴吗?
孩子,不哭,拭干眼泪,乖。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脆弱的孩子?为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苦的就是孩子?一切一切的问题摆在我们眼前,犹如一具具孩子的尸体,抬出废墟。软弱无力的教学楼,为什么四周建筑物都没倒,就你倒了?为什么偏偏压死的都是纯真的孩子?痛心疾首地问着这一切时,真凶在哪,为什么不出来赎罪?
“豆腐渣”工程,政府与建筑商的勾结,该用的却没有用到,不该用的却用得飞快,这,为什么做今天的事时,不想想以后,譬如,今天所发生的地震,惨绝人寰。这悲剧的酿成,都是由你们所主导的啊!
想到了克拉玛依的孩子,同样地无辜受害最深的群体,难道真的像《中国孩子》中所唱:“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饿极了他们会把你吃掉!”一样,这就是孩子们所该遭受的未来?
我一直一直坚定不移地深信,死后的人们会化作一颗颗星星,在苍穹中闪亮。那么,那些孩子们的眼睛,会一直一直地看着我们,黑心的人,忏悔吧!
不要再让孩子独自哭泣了,不要再让光辉乍现,我们要的是光辉永恒!黑暗的永远驱逐!
7、灾难中的我们
五月十二日,一个让所有中国人忘记的日子。
五月十二日,从四川汶川发出的震波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恐怕没有人不为之悲痛的吧!
但这悲痛,还有多少是出于内心深处?在我所看到的悲痛中,很多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范围,很多已经演变成了对道德的做秀。
一场地震,使多少人失去了家园、亲人,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尤其是众多青春年少的孩子们失去了他们的生命。如果没有地震,他们可以快乐地在操场上玩耍,可以安静地在教室里学习,可是如今他们却成了废墟下一具具腐烂的尸体。如果他们的教学楼足够结实,也许逝去的青春年华不会那么多。如果学校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书本,而更多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去培养他们的自救能力,那么活下来的人应该会更多。所以,为这些可爱的孩子而感到痛心的人中有一部分勇敢地站了起来,走出这个社会原有的禁区,为孩子们声讨那些忽视教育、忽视生命的人,尤指一些政府官员。这些不再沉默的人中有失去了孩子的家长,有学者,还有更多并没有直接受到地震所带来的伤害的悲痛的人们,这些人是勇敢的,更是有良知的,更不是愚昧者,他们勇敢地向权威挑战,向世人揭示真相,也许他们已经受到了某些人的不怀好意。可以说他们是第一批敢说不的人们,他们也带动了更多的人提出不满。
灾难中,具有团结的历史传统的中国人,向世界作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中华民族的子孙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闪现人性的灿烂。
但不禁令人悲痛的是,为什么只有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民族的凝聚力才会展现,而且人性的真正光芒,也只有一部分人有资格拥有。否则又怎么可能出现那么多令人不满、令人愤怒的事情呢?通过银行捐款,银行竟然还要收取手续费,红十字会的账目不明,记者硬是要受灾的人们摆出笑容给他们拍摄……这些事情能不让人愤怒吗?也不至于造成“韩寒事件”。
有人一直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有人因为灾难而激发了人性的善良、美丽;但仍有人装得善良、高尚,其实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他们丑陋的面目将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此时,那些受灾的人们仍需要安慰、需要帮助、需要重建家园,我只是衷心地希望,人们可以务实一点,善良根本不需要镜头,只需要一个真诚的行动。
我抱着美丽的希望,希望灾区的人们能够尽快找回幸福。
五月十二日,始终是我内心深处的悲痛,不可能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