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说亲人的离世?
(2010-11-03 00:07:49)
标签:
杂谈 |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开始有机会接触到死亡。如小动物,植物以及亲人都可能在他的成长经历中死亡,甚至孩子自己也可能亲身经历过意外。对于动植物和亲人的离开孩子会感到伤心和疑惑。这时,家长如何为孩子讲解死亡便显得异常重要。专家认为,要直面死亡现象,传递关爱与坚强。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学习死亡这个课题。
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
有些家长不满孩子谈死亡,有些干脆避而不谈,有些虽然知道要上孩子不被吓到,但只会随便糊弄几句,结果是随着孩子的提问,家长的谎言一个接一个,无法圆谎。
未解死亡的问题,一般来说不会影响生活。但有时候对于死亡的疑惑和恐惧会衍生出其他问题。比如,遭遇周边亲朋突如其来的死亡会令孩子不知所措,被伤心恐惧所控,长大了或许都还有一个心结。还有,若没有好的指引,孩子常常会感觉不安全。总之,孩子得不到有效的生命教育,甚至可能发展到轻生。
努力减轻孩子对死亡的恐惧
每个家长可能给孩子讲解死亡时用的方式不一样,但专家建议应该坚持这样的方向:直面生命过程,永远记得生活伴随着关爱,鼓励孩子坚强勇敢。
让孩子了解到生命的宝贵。亲人离世,大人不要一直沉浸在痛苦中,这样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死亡让人多么痛苦。告诉孩子,你看,去世会让亲人伤心难过,所以要珍爱自己的生命。避免小孩拿死亡当儿戏。
给孩子进行认识生命全程的教育。平常可以让他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照片,去世的长辈以前的照片,或者通过图书、电影进行教育。让孩子了解了生命的过程,会减轻他对死亡的恐惧。告诉他,所有的生命都有这样的过程,你不会孤单。
如果孩子怕死,可以问他,为什么怕死?有什么东西吓到了他?怕怎样死去?找出原因,一一应对。比如怕黑房子给他威胁,可以关了灯,陪在他身边,让他坚持,过了一会儿,可以问问他感受到了什么,告诉他家里很安全,要享受平安的夜晚。
如果孩子因见过亲人临终前的抢救场面而感到恐惧的话,可以解释给他听,那是因为医生很想挽救那位亲人。所有死亡都是有对应的原因。让孩子在怀念死去的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例如注意交通安全,爱惜身体等。如果是孩子发生过意外,则家长要给予其更多的爱抚和交流,让他找回安全感和勇气。采写:南都记者汪晶晶
■ 专家分析
家长讲解死亡的常见答案
●“他在睡觉。”
这会让孩子不仅对死亡疑惑,而且对睡觉疑惑。为什么睡着了总不醒来?情形严重时,他的牵挂和疑惑有可能让他开始对睡觉产生恐惧或者抗拒。
●“爷爷去了很远的地方,去和奶奶见面了。”
如此说,让孩子可以接受,而且那种亲人之间爱的连接可以传达。但一定时间之后,孩子也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不能去见奶奶,爷爷为什么还不回来,他们为什么不来跟我们一起?家长要解释的东西也会不少。●“不要说这种话(关于死亡的),小孩子懂什么。”
这将孩子的疑惑挡在心里,让他觉得死亡是一个让人不耻或不敢提起的事,应该是很可怕的,会带来不幸。如果孩子已经在害怕死亡这件事,家长这样应对,孩子会感觉无助。
●“以后科技发达了,人不会死的。”或是“你可以长生不老。”
对死亡产生恐惧时,有人希望“长生不老”。家长的这种说法,不仅没有帮孩子应对死亡的问题,反倒让他活在幻想中。这可能是家长玩笑式的回答,有时也不能说不是家长本身对死亡恐惧的心理的投射。
●“他去了天堂。”
这种说法不算不合适,是常见的比较温情的说法。但最好能再深入一些,去了天堂做什么。比如,那里是他的另一个世界,会有人照顾他,陪他散步,跟他一起吃东西。暂时,我们没有办法在一起。要祝福他。同时,我们也要照顾好自己,让他觉得安心。如果孩子还是常常提起,可以适当拿故去的人的照片等物件来怀念。要告诉孩子,我们在家人的关爱中生活着。
■ 链接
讲解死亡因年龄而异
0-3岁,可以通过动植物的死亡来教孩子好好照顾动物、植物,要爱护它们。3-5岁可以知道生命的全过程,比如一只蝴蝶从蛹到蝶,到死亡。不需要太多或详细的解释。如遇到家里有人死亡,可以找机会让孩子知道死亡的事实。如果孩子遭受过死亡的威胁,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7岁可以让孩子知道人的生命的全过程。7岁以上可以讨论非正常死亡。太小的时候,不适合讲这些,除非孩子真遇上了那些事。不然他也很难明白。

加载中…